专家支招:发挥优势打开高端定制市场,利用新媒体增加曝光度打造特色南铁布料市场是南宁最大的布料交易市场,昔日门庭若市,不少老南宁人量身定做衣服都会首选此地。年近六十的裁缝廖先生在此营生10余年,积累了不少老客户,但让他苦恼的是,近年来随着网购的兴起,来他店里定做衣服的老客户慢慢消失了,疫情之后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究竟是网购带来的冲击太大,还是传统裁缝店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近日,记者走访南铁布料市场一探
专家支招:发挥优势打开高端定制市场,利用新媒体增加曝光度打造特色
南铁布料市场是南宁最大的布料交易市场,昔日门庭若市,不少老南宁人量身定做衣服都会首选此地。年近六十的裁缝廖先生在此营生10余年,积累了不少老客户,但让他苦恼的是,近年来随着网购的兴起,来他店里定做衣服的老客户慢慢“消失”了,疫情之后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究竟是网购带来的冲击太大,还是传统裁缝店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近日,记者走访南铁布料市场一探究竟。
布料市场门庭冷落 光顾者多为中老年人
9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南铁布料市场发现,进出的人不多,在周边闹市的衬托下,这里仿佛变成了一处难得的清净地。
扫码测温后进入布料市场,记者仿佛瞬间走进了一片“布海”之中。一楼左侧摊位主要批发零售各种家居布料,如沙发布、桌布等,不少摊位还挂出醒目的招牌介绍自家经营特色。右侧摊位则是售卖服装面料,香云纱、醋酸料、棉料、绸缎,品类十分齐全。布料价格因面料差异有高有低。在一家摊位,醋酸料68元/米,铜氨丝50/米,最便宜的面料售价20元/米,虽然明码标价,但老板表示“还可议价”。
记者在场内看到,前来挑选布料的多为中老年人,鲜有年轻人光顾,摊主要么在躺椅上闭目休息,要么三五成群围桌打牌,要么刷手机消遣时间,比较清闲。“现在行情不行了,要是以前,我一天忙得连水都没有空喝。”一名服装面料摊主介绍,如今市场内光景大不如前,令他们十分苦恼。当记者问到周末、节假日来逛布料市场的人是否会多一些时,她表示“都差不多”。
二楼的裁缝店,三、四楼的窗帘布批发和制作店,人流情况均与一楼相差无几,有些店已经“闭门谢客”,挂出了转租广告。“现在生意不是不好做,是很难做,你看这里静悄悄的,没有什么人。”二楼一名摊主叹气道。
网购叠加需求变化 手工制衣工艺效率均显“吃力”
记者注意到,南铁布料市场内拥有完整的制衣产业链,从各色服装面料到制作服装的花边、拉链、装饰品等均有售卖,而将这些产业连接起来的“枢纽”便是裁缝店。裁缝店生意兴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制衣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行情。记者在二楼走访多家裁缝店,发现不少商家面临生存困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裁缝店面临生存困境?做了30年裁缝的廖先生认为,主要原因是网购的兴起,其次是受疫情影响。“以前有些老客户每个星期都要来做衣服,自从网购兴起,慢慢地他们就不来了。”他也问过一些客户,客户的回答是“网购又方便又便宜,买回来穿得不合适还可以退换”。
裁缝刘大姐认为,网购和疫情影响只是一方面,现代服装款式复杂、花样多导致他们难以迎合市场需求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我刚给一个客户做完一套西服,前后都是不对称的设计,又拼接了蕾丝,做起来很费时间和心思。”刘大姐打开手机图片向记者展示了刚完工的衣服,边说边感慨“不容易做”。
虽然以上提及的几点原因确实存在,但记者走访发现,手工制衣的时间周期长以及人工成本较高也会影响人们买布裁衣的热情。“款式简单的连衣裙,一天连轴转也就做得两三条,如果款式复杂等上一周或十来天也是有可能的。”廖先生说,手工制衣本是慢工出细活的一门行当,但与如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似乎不相适应。
在收费方面,普通款式的衣服通常在几十元到百来元不等,但如果追求好看、个性化,一件衣服的缝纫成本通常要两三百元,这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并非一笔小支出。
“花几百元的费用我都可以在网上‘淘’一件质量不错的衣服了,而且不用等太久,何乐而不为?”办公一族小陈说,除非有特殊场合的穿衣需求,不然不会考虑买布裁衣。
从业人员老龄化 传统缝纫技艺面临传承困境
在缺吃少穿的年代,裁缝是一门受欢迎的手艺,廖先生当年学做裁缝就是奔着行业的光景去,可是,飞速发展的社会让这门手艺在30多年后不再是昔日的“香馍馍”,徘徊在新时代的边缘不知何去何从。
廖先生说,这几年市场行情不景气,周边不少同行都已转行,还在坚守的都是已经上了一定年纪的人,几乎没有“新鲜血液”注入。“年轻人不愿意来干这行,要被淘汰了。”他叹息道。
裁缝是一门要坐得住冷板凳的行当,不少老裁缝都因为长年久坐和低头缝纫而患上了职业病。廖先生说,做裁缝的累是一种“别人看不见的累”,表面上不用风吹日晒雨淋,但是需要费心思、熬时间、耐得住寂寞,“如果制作款式复杂的衣服,裁剪、绣花、包边等每一个细节都要付出不少心血,做不好就很难赢得客人‘回头’的机会”。
像廖先生、刘大姐这样的老裁缝,对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网络新媒体工具并不太熟悉,这使得他们在“流量时代”很难通过互联网来展现自身技艺的优势。更为困难的是,囿于这样的“网络鸿沟”,他们没办法精准把握当下年轻人的穿衣风格和喜好,从而错失了相当一部分潜在客户。
“可惜”“没办法”,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老裁缝说得最多的词语。尽管传统的缝纫技艺日渐成为冷门,但在他们心里仍是难以割舍,希望能够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打开高端定制市场 实现差异化竞争或迎发展新机
现代服装工业以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生产模式为主,生产及运营流程较短,服装流行周期比较快。而且,服装的品牌可选择性较多。相比之下,买布裁衣反而成为人们“慢生活”以及追求品质的体现。
“传统裁缝技艺如果消失,对服装行业而言是一种损失。”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尹红说,在服装行业中一般裁缝更注重实操,他们懂得怎么通过改变衣服的结构和完善工艺来让成衣达到完美的效果,这方面是设计师所欠缺的,但裁缝在艺术修养和对时尚潮流色彩的悟性方面又略显不足。“裁缝技艺通过创新,也可以很好满足当下时代的需求。”尹红表示。
尹红认为,传统的量体裁衣具有特定的优势,一是可以迎合特定群体的消费需求,二是可以实现高端定制。“经营者可以改革经营模式,学习新媒体,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宣传,增加市场曝光度,打造门店鲜明特色。”尹红指出,面对成衣市场和网购冲击,裁缝店还可以不断优化版型设计,提升面料品质,从而与网购服装在品质上拉开距离。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一部分追求版型和质感的年轻人已成为南铁布料市场一些裁缝店的“粉丝”,个别面料摊主也颇费心思地引进近两年在年轻女孩群体中流行的小香风面料,这似乎给面临发展困境的传统缝纫店带来了新的希望。
(来源:南宁云—南宁晚报 记者 覃锦华)
编辑:韦玮
值班编审:卢超
(作者:覃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