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银保监会及分支机构公布的对银行机构的罚单的总额增速表1. 央行、银保监会及分支机构公布的对银行机构的罚单的总额(一)又有国有大行领千万元级罚单8月5日,据银保监会官网披露,深圳银保监局对中国银行
2022年8月,央行、银保监会及分支机构总共公布185张对银行的机构罚单(不含无罚款金额的罚单,也不含对个人的罚单),罚款金额合计11380.9万元,2022年8月份公布的机构罚单数量较2022年7月份少了81张,罚款总金额较7月份少了5533.01万元。
央行、银保监会及分支机构公布的对银行机构的罚单的总额增速
表1. 央行、银保监会及分支机构公布的对银行机构的罚单的总额
(一)
又有国有大行领千万元级罚单
8月5日,据银保监会官网披露,深圳银保监局对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及相关责任人连发13张罚单,对于中行深圳分行处以1130万元罚款,违法违规事由为:该行超权限办理出口双保理、融信达业务,投行理财业务等12项违规行为。
无独有偶,就在7月28日,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也落地了一张1310万元的罚单,包括“理财资金违规用于支付土地款,用途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10项违规行为。另外,一名责任人被予以警告。
截至8月5日,据不完全统计,银保监系统对六大国有银行的处罚累计金额已经超过了1.72亿元。2022年以来国有银行被罚额度最高的为工行,约4980.7万;罚款最少的为交行,为972.3万。
1、工行、中行先后领年内最大额罚单
8月5日,银保监会官网披露了13张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及相关责任人罚单。除了该行被处以罚款1130万元外,另有12名责任人被警告或罚款,4人遭到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1人被处以取消高管任职资格3年。该罚款金额是年内中行被罚额度最高的一笔罚单。
具体来看,中行深圳分行涉及12项违法违规事实:超权限办理出口双保理、融信达业务,投行理财业务;贸易融资业务、投行理财业务“三查”不尽职;回流型保理、隐蔽型保理产品内部制度、研发程序不审慎;保理融资业务规模超过总行管控,业务存在法律风险;风险管理部履职不到位;监管统计报表数据与事实不符;集团客户管理不合规;未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及时启动追索程序;违规办理贸易融资转卖出表,突破总行的授权管控;违规用理财压降贸易融资规模;未实现审贷分离及有效防控授信集中度风险;大额授信信息沟通机制不足;调查核查工作不到位,风险排查不到位;轮岗及强制休假、绩效考核、业务资料文件管理不规范。
无独有偶,就在几日前,工行也迎来该行2022年以来数量最大的一笔罚单。7月28日,上海银保监局官网显示,中行上海分行及其分支机构存在10项违法违规行为,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共计1310万元。一位责任人也因对部分违规行为负有直接管理责任而遭到警告。
根据罚单披露,工行上海分行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是发生于2016年至2020年之间,大部分情况是贷款业务的违规。具体来看,工行上海分行存在: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部分服务存在质价不符;部分贷款存在以贷收费;部分业务存在转嫁成本;部分收费服务内容记录不完整;理财资金违规用于支付土地款,用途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违规提供政府性融资;部分个人贷款违规用于限制性领域;部分并购贷款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违规代理销售。
2、2022年以来六大国有行合计被罚超1.7亿
截至8月5日,根据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的罚单信息进行梳理,去除被罚主体为个人的罚单,统计发现,年内六大国有银行累计领取罚单数量为319张。其中,数量最多的大行为农行,达92张;数量最少的为交行,为20张。工行、建行、中行和邮储银行领取的罚单分别为56张、52张、40张和59张。
从罚款金额上来看,今年以来六大行合计被罚17288.9万元。其中,被罚金额最高的为工行,合计被罚4980.69万元;紧随其后的为农行,被罚4420.9万元。此外,中行被罚2799万元,建行被罚2398.78万元,邮储银行被罚1717.3万元,而交行罚款金额最少,仅972.26万元。
根据梳理,在上述罚单中,绝大多数机构的违法违规均与信贷业务有关,相关罚单共有189张,占比近六成。具体来看,信贷业务的违规包括:信贷管理严重失职,贷前调查不尽职,违规发放贷款或贷款资金被挪用等,特别是贷款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领域或股市等。
除了信贷业务违规外根据相关罚单分析了解到,国有大行的普遍存在的违规行为还包括:向顾客违规收取各种费用,如手续费、管理顾问费、押品评估费等。
另外,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的违规现象也普遍存在。例如,有的国有大行员工,违规帮客户办理冒名信用卡,利用信用卡进行违规套现,办理保险等代销业务时虚假陈述产品进行销售、夸大收益、隐瞒保险合同的重要情况,风险揭示不充分等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不少国有大行分支机构还因金融许可证遗失、损坏、伪造等情况受到处罚。
(二)
银行机构8月贷款业务违规问题仍较为集中
对于金融行业的严监管仍在持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5日,当月银保监会官网已发布罚单296张(因罚单开出与发布时间不一致,以发布时间为口径)。总体来看,在银行机构收到的罚单中,贷款业务违规问题仍较为集中,其中不乏百万级罚单。同时,对于机构从业人员的监管也在从严,多人受到禁业处罚。
1、大额罚单多涉及贷款违规
近日,大连银保监局连续发布16张罚单,多涉及贷款业务违规。其中,某股份制银行大连分行收到9张罚单,被处以罚款合计290万元。
从其存在的违规行为来看,包括贷款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流入房地产领域;个人贷款业务内控管理不到位,信贷资金用途管控不严格,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业务“三查”不到位,导致贷款资金回流借款人;未有效识别集团客户并纳入统一授信管理;授信业务“三查”执行不严格,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形成案件损失;漏报案件信息等。
总体来看,在8月银行机构罚单中,贷款业务违规仍较为集中。据不完全统计,在各地银保监局发布的超90张罚单中,涉及贷款业务违规的超30张,包括国有银行、股份行、城商行、村镇银行等均有涉及。
从处罚金额来看,8月涉及贷款业务违规的金融机构罚单中,不乏百万级罚单。如湖北仙桃农村商业银行、广州银行深圳分行、北大方正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等,处罚金额均超过100万元,分别为235万元、120万元、150万元。
此外,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分行、杭州银行深圳分行、广东云浮农村商业银行、庄河汇通村镇银行、长春农村商业银行大连普湾新区支行、大连保税区珠江村镇银行等多家银行亦因相关违规受到处罚。
值得留意的是,从相关机构罚单来看,除对贷款用途审查不尽职,信贷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向不具备贷款主体资格的借款人发放贷款掩盖风险;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外,违规“输血”房地产仍是部分机构“踩雷”的主要原因。
如湖北仙桃农村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广州银行深圳分行“违规发放个人贷款,违规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某股份制银行武汉分行“贷后管理不尽职,个人经营贷被挪用于归还商用房贷款”等。
2、多名责任人受到禁业处罚
金融机构涉房贷款业务违规,主要是由于存在套利空间,同时金融机构内部存在监管短板或盲区。其中,资金涉房业务违规,容易滋生局部金融风险,削弱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并损害区域经济中长期发展潜力。
另一方面,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贷款业务也是投诉的“重灾区”。据银保监会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中,涉及个人贷款业务投诉24947件,占投诉总量的32.9%。在涉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投诉中,个人贷款业务投诉3277件,占投诉总量的16.2%;在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投诉中,个人贷款业务投诉3311件,占投诉总量的11.3%;在涉及外资法人银行的投诉中,个人贷款业务投诉61件,占投诉总量的17.7%。
对此,金融行业监管持续从严。据毕马威统计数据,2022年上半年,人民银行及银保监会向银行、保险公司和非银支付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共开出数据罚单685张,罚款金额3为6.2亿元,涉及383家机构。
除机构处罚外,从业人员同样受到严监管。个人处罚中所涉及的行政处罚主要为警告、罚款、撤销任职资格、禁止从业。而今年以来,已有多人受到禁业处罚。
以8月发布罚单为例,某国有银行深圳市分行4人因对该行风险管理部履职不到位,超权限办理出口双保理和融信达业务,贸易融资业务“三查”不尽职,回流型保理、隐蔽型保理产品内部制度、研发程序不审慎,贸易融资业务规模超过总行管控等行为承担直接责任,被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同时,还有1人被警告及取消高管任职资格三年。
广东云浮农村商业银行、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也分别有2位责任人受到禁业处罚,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3年-6年。
(三)
2022年8月银行违法违规行为统计
表2. 2022年8月违法违规行为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