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平台以及酷睿i7-1260P参数介绍 为了体现出Alder Lake-P新系列处理器的实际性能表现,PConline评测室使用了一台宏碁非凡S3进行测试,这台轻薄本面向主流价位,搭载了酷睿i7-
在2021年10月桌面版Alder Lake-S系列率先上市,引领X86 PC进入了混合架构新时代。而面向市场空间更大且持续增长的移动平台,英特尔更是进行了更加充分的规划,针对各类用户群体,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以及各式各样的笔记本产品形态进行了全面考量,从而推出了多条各具特色的产品线。
先来回顾下,以往几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在移动平台的规划一般会有两个大系列,其中包含TDP为45W的H系列标压产品(如Comet Lake-H、Tiger Lake-H),以及15W或9W的U系列低压产品(如Comet Lake-U、Ice Lake-U、Tiger Lake-UP3)。前者大部分继承了同代桌面处理器的规格特性,如保留较多的核心/线程数量、高频率、大容量缓存,同时在连接性、能耗比、封装等特性方面针对移动平台进行优化,搭载在游戏本和移动工作站等产品中,性能较强;而低压处理器面向的是轻薄本平台,为了适应较弱的散热能力,它的显著特性则是产品的功耗参数(包括TDP PL1 PL2等)设定较低,同时在核心/线程数量、频率等参数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妥协,性能较弱。
目前的国内笔记本市场整体竞争已经变得非常内卷,各个OEM厂商都在绞尽脑汁的完善自家产品。而客观上来看,消费者的眼光也变得越来越高了,例如对主流价位的轻薄本,期望变得更加“全能”,不仅能够满足轻薄、便携、长续航等固有的特性,同时也想要在性能方面获得突破,以应对更复杂的内容创作需求。而对高端游戏本,玩家也期望在持续维持极致性能的同时,也能在产品形态上尽可能保持轻薄化,以获得一定程度的便携性。
作为笔记本产业的上游硬件厂商,英特尔持续观察市场整体的变化,以及玩家对新品的期待,从而调整自己的路线图与产品规划,例如在去年英特尔就推出了Tiger Lake-H35系列,定位于传统的低压U与标压H45之间,面向于轻薄型游戏本以及全能轻薄本。
到了2022年,面向轻薄本领域,英特尔则是专门准备了代号为Alder Lake-P和Alder Lake-U两条产品线,其中标准TDP为28W的Alder Lake-P面向于“性能级轻薄本”。英特尔对Alder Lake-P的产品力有很高的信心,官方表示其为轻薄本带来了发烧友级的性能、不凡的生产力以及出色的平台技术。
来看一看Alder Lake-P的具体参数,其采用了Intel 7工艺,并应用了Hybrid混合架构设计,最高可提供6个Golden Cove微架构性能核+6个Gracemont微架构能效核,在Windows 11系统环境运行可以通过ITD进行硬件级调度。
外围设备方面:Alder Lake-P的内存控制器支持DDR5-4800和LPDDR5-5200,同时也兼容上一代DDR4-3200和LPDDR4x-4266,具体笔记本使用哪种要看OEM厂商的主板设计;支持PCIe 4.0×8用于连接独立显卡,两组PCIe 4.0×4用于连接固态硬盘;Thunderbolt 4控制器同样也集成了4个直连;芯片组方面,Wi-Fi 6E网络的CNVIo模块也被继承下来,同时也有额外的PCIe 3.0×12通道等。
Alder Lake-P系列提供的SKU并不多,并没有酷睿i9的相关型号,只包含酷睿i7、酷睿i5、酷睿i3。所有型号的TDP/PL1/PBP为28W,PL2/MTP为64W。其中顶级的酷睿i7-1280P为6P-Core+8E-Core共计24线程,三级缓存容量24MB、最高睿频频率4.8GHz;其余两款酷睿i7-1270P和酷睿i7-1260P均为4P-Core+8E-Core共计20线程,三级缓存容量18MB,最高睿频分别为4.8GHz和4.7GHz。至于两款酷睿i5型号,也是提供了4P-Core+8E-Core共计20线程,但在频率与缓存方面进一步降低,核显为80EU;剩下的一款就是酷睿i3-1220P,2P-Core+8E-Core共计16线程,较为冷门。
整体来看Alder Lake-P各方面规格与面向游戏本的Alder Lake-H非常接近,例如在核心/线程数量、缓存容量等硬指标方面,酷睿i7-1280P已经可以和酷睿i7-12700H相看齐。最新的Alder Lake-P系列可以理解成是英特尔把标压处理器的完整规格下放到轻薄本中,实现了降维打击!
测试平台以及酷睿i7-1260P参数介绍
为了体现出Alder Lake-P新系列处理器的实际性能表现,PConline评测室使用了一台宏碁非凡S3进行测试,这台轻薄本面向主流价位,搭载了酷睿i7-1260P处理器,并配备16GB LPDDR4x-4266双通道内存,512GB固态硬盘、14英寸2.5K屏幕等。
作为首批搭载Alder Lake-P上市的轻薄本,我们就通过它来作为测试平台,了解下新一代处理器的性能表现。
这台宏碁非凡S3搭载的是酷睿i7-1260P处理器,包含4个P-Core+8个E-Core,共计20线程,三级缓存容量18MB,最高睿频4.7GHz。而通过英特尔XTU软件,可以进一步确认酷睿i7-1260P的相关参数,例如睿频部分:P-Core单双核睿频为4.7GHz,全核为3.8GHz;E-Core最高睿频为3.4GHz,全核为3.2GHz。
在28℃的室温内,进行AIDA64 FPU单烤压力测试,宏碁非凡S3能让酷睿i7-1260P短期峰值功耗输出62W,持续输出在22W左右。可能是因为定位原因,宏碁非凡S3的整机散热能力比较保守。
处理器理论性能测试
先来测试最常见的Cinebench系列,其基于Cinema 4D开发,用于衡量处理器渲染能力,目前已经跟随Cinema 4D一起更新至R23版本。
在R20版本中,搭载酷睿i7-1260P的宏碁非凡S3单核得分为652pts、多核得分为4260pts。
最新的R23版本测试,单核得分为1710pts、多核得分为11192pts。即使与此前测试过的40W+功耗的“满血”酷睿i7-1165G7相对比,性能提升也是极大的,单核提升了15%左右,多核可以提升40%以上。
在另一款渲染测试软件V-Ray Benchmark中,搭载酷睿i7-1260P的宏碁非凡S3得分为7284vsamples,提升幅度也是很大的,进一步验证了混合架构的实力。
3DMark也推出了独立的CPU Profile项目,用于测试处理器不同线程下的性能,以更好的对应不同类型的游戏负载。在此项测试中,酷睿i7-1260P的1线程分数为932、最大线程分数为5795。对比上一代的轻薄本低压处理器,整体性能同样强出很多。
核显性能测试
核显方面,这并不是Alder Lake-P本代产品的升级重点,酷睿i7-1260P依旧是集成了96EU的锐炬Xe,架构相比Tiger Lake的核显没有变化。不过得益于Intel 7工艺方面的优化,酷睿i7-1260P核显的频率略微高了一点,最高Boost可达1.4GHz。
3DMark Time Spy项目,显卡分数为1639;3DMark Fire Strike项目,显卡分数5307;玩像《英雄联盟》这样的网络游戏没有问题。
当然,考虑到这台宏碁非凡S3搭载的是LPDDR4x-4266内存,带宽方面的限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核显的表现,如果搭载LPDDR5-5200内存,整体性能还可能会变得更强一些。
不过不管怎么说,由于规格和架构上没有大的变化,核显部分不是本代Alder Lake-P家族的升级重点。
实际生产力测试
CrossMark也是一款跨平台处理器测试软件,包含生产率、创造性和反应能力三个部分,在酷睿i7-1260P处理器的加持下,宏碁非凡S3表现非常优秀。总体得分为1842,生产率得分为1725、创造性得分为1936、反应能力得分为1930。
对比CrossMark数据库中的排行榜,可以发现酷睿i7-1260P总体分数排行前列。
开发PCMark和3DMark的组织UL推出了全新的基准测试软件Procyon,提供办公室生产力测试、照片编辑基准测试以及视频编辑基准测试。
办公室生产力调用Word、Excel、PowerPoint和Outlook四件套,并模拟相关操作,对处理器的单核、多核性能都有所要求。在这项目中,搭载酷睿i7-1260P的宏碁非凡S3得分为6494。
其中照片编辑基准测试使用Adobe Lightroom来导入、处理和修改选定的图像,并使用Adobe Photoshop进行图像编辑与图层调整。基于酷睿i7-1260P,宏碁非凡S3这项目得分为6320。
在视频编辑测试中,使用Adobe Premiere Pro 进行视频导出。在这项测试中,得益于锐炬Xe核显的编解码加速,以及酷睿i7-1260P强大的多核性能,宏碁非凡S3分数为2462。
总结与展望——12代P系列让轻薄本更加高能
考虑到宏碁非凡S3只是一台定位主流价位的中端轻薄本,散热和功耗释放较为保守,内存也没有采用最新的LPDDR5-5200,这些因素也在客观上限制了酷睿i7-1260P处理器的性能发挥。
不过即便如此,从当前的实际测试结果上来看,酷睿i7-1260P的综合表现依旧非常亮眼。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搭载Alder Lake-P的轻薄本上市,期待后续OEM厂商能针对Alder Lake-P平台机型的散热进行优化调教,激发出更多的性能。特别是针对核心数量更多的顶级型号——酷睿i7-1280P。
总之得益于混合架构设计,Alder Lake-P系列在单核性能稳步提升的同时,多核性能更是做到了极大改进。可以说Alder Lake-P系列的到来,可完美填充在传统H系列和U系列之间的空白,定义了轻薄本的性能新标准,也将对整个PC市场产生长远的影响。
本文所有测试软件均为实际使用、真实测试,不代表任何品牌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