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垄断政策背景下,未来,腾讯是否会把京东的这种派息方式再次复制到美团、快手等腾讯系投资平台上,以此来降低对公司的持股比例还不得而知
撰文 / 《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韩玲 赵雨潼 李逗 王雨婷
编辑 / 董雨晴
腾讯发钱了。
12月23日一早,腾讯控股就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简单来说,就是将其持有的京东股票,发放给自家的股东。随着这一次股票的发出,腾讯也将失去京东第一大股东的身份。
自8年前首次入股京东,腾讯与京东就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后者很大程度上补齐了腾讯在电商业务布局上的缺失,还促进了腾讯支付和广告业务的增长。而这一次的持股比例降低,也宣告着二者的亲密关系走到了尽头。
事实上,除了资本层面上的解绑,二者之间的业务也在逐步进行切割。据接近京东的人士对《财新》表述,约在两周前,腾讯和京东就已经暂停在数据方面的交换,但广告投放和支付领域的合作尚未改变。有关新一年度的腾讯入驻九宫格协议也在不久前完成了谈判,但目前尚未得知是否有变化。
而这一次的“解绑”动作,被业内解读为腾讯面对反垄断趋势做出了主动应对举措。
目前,腾讯仍留有小份额京东股份。据接近腾讯的人士表述,目前腾讯没有进一步减持京东的计划,也就是说,双方将继续保持合作关系,而腾讯依旧是京东的战略投资人。
如若前述解读无误,那么一个潜在的可能性是,让腾讯放弃大股东席位的将不只是京东一家,这个可能的名单还包括:拼多多、美团、滴滴、快手、知乎,甚至是B站、小红书、唯品会。
参照腾讯选择退出京东的理由,即京东能够为其未来发展自筹资金,且现金流为正,那么参照以上多家企业的发展现状,均有可能排上日程与腾讯分手。
腾讯和京东和平分手
在合作长达近8年后,腾讯决定“放弃”京东。
根据公告,腾讯控股会以中期派息方式,将所持有约4.6亿股京东股权发放给股东。根据京东向美国SEC递交的文件,截至2021年2月28日,腾讯通过全资子公司黄河投资有限公司持有京东527207099股A类股票,持股比例为17%,为京东第一大股东,享有4.6%投票权。
本次派息后,腾讯对京东持股比例将由17%降至2.3%,届时,持有京东13.5%股权的刘强东,将替代腾讯成为京东第一大股东。同时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将卸任京东董事。
公告显示,这次腾讯减持的京东股权,在22日的市值约为1277亿港元(约1042亿元人民币)。而这笔钱最终将送到腾讯股东手里。
但部分腾讯股东或许并不乐意接受这份“意外之财”。有市场资深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方面,部分持股腾讯的股东不愿意持股京东是因为股票到账后,京东会有一定的抛压,另一方面,当前京东并不在港股通名单,如果分派前监管政策没变化,预计持股京东的内地投资者有可能直接收到现金,或者收到的京东股份“只能卖不能买”。
减持的消息发布后,腾讯和京东的股价双双发生了较大波动,截至23日收盘,腾讯股价收涨4.24%,达到461.80港元/股,京东港股股价跳空低开,盘中一度跌破250港元美股,跌幅超过7%。
近乎全仓减持京东股份,并且还将其作为中期股息派发给股东,这种操作属实不常见。业内人士将其解读为:腾讯正在“抛弃”京东,转而寻找下一个“京东”。
对此,腾讯方面回应称,本次分配后腾讯仍是京东的战略合作伙伴,并对京东的前景依然充满信心,与京东共赢的业务关系不受影响,同时,腾讯特别强调,目前公司没有进一步减持京东的计划。
一位接近腾讯的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腾讯这是功成身退,投资近8年,京东和旗下上市公司已经实现自我造血能力,京东也迎来了投资收益期,腾讯择机退出让股东实现共同富裕也是好选择。
然而,一些投资人和网友将其戏谑地称为“好心分手”,“腾讯此番操作水平很高,既避免了现金分红,为过冬留足了粮草,还降低了自身被反垄断监管的风险。现在主动分,总好过以后被强制要求卖掉好。”
除京东外,目前腾讯还是美团、拼多多、唯品会、B站、快手等互联网上市平台的重要股东,持股比例分别占到了17.18%、15.63%、9.48%、11.38%和17.32%。值得注意的是,在腾讯减持京东之后,这几家公司在港股二级市场的表现欠佳。其中,美团开盘后下跌超5%,快手下跌近4%,B站则是一度下跌近6%。
与京东的分手,将成为腾讯投资版图中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在反垄断政策背景下,未来,腾讯是否会把京东的这种派息方式再次复制到美团、快手等腾讯系投资平台上,以此来降低对公司的持股比例还不得而知。目前,腾讯方面也并未回应外界的这种猜测。
腾讯借力,京东使力。近8年时间里,京东GMV实现了超10倍的增长,去年已经在香港二次上市,当前港股市值已经超过8000亿港元,美股市值超过千亿美金。
今年京东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京东净收入为21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5%。截至2021年9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达到5.52亿,较去年同期净增了1.1亿。
某种意义上来讲,腾讯在京东起飞的过程中承担着“助推剂”的作用。事实上,这段合作也是腾讯通过少数股权投资,支持创始团队,创造正面价值的典型案例。因此,市场分析人士称,腾讯这次通过派息减持而不是集中减持,对京东股价影响较小,按照腾讯的投资逻辑,未来大概率还将以少数股权投资的方式持续发掘新赛道。
“投资人”腾讯
作为“投资人”,自2011年正式推进开放战略以来,腾讯累计投资了超过800家公司,并由此收获了丰厚的账面回报。财报显示,仅在2021年第三季度,来自投资公司的收益净额就达到了265亿元。另一方面,通过在投资业务方向上的沉淀,腾讯得以与游戏、消费、文娱、云计算、金融科技等多条赛道上的玩家形成紧密连接,在发掘机遇、把握风口的同时,也为原有流量价值的盘活和自身优势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有意思的是,外界只知腾讯“财务投资人”之名,却对其退出的案例鲜有耳闻。
不过,腾讯此举似乎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了答案,不失为投资退出的代表性案例。与先大举抛售套现再向股东分红相比,这一方案充分考虑到了股东的选择权——腾讯股东可选择出售或继续持有京东港股股票以参与对京东的投资,以至于有同时手握腾讯、京东股票的用户调侃:“这其实就是一手减持、一手增持,而且还省了股息税,一举多得。”
而京东只是腾讯投资清单上的标的之一。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3月,腾讯首次投资京东,双方合作由此展开。八年间,京东从PC时代成功转型,搭上了移动互联网的快车,其社会与商业价值的实现间接证明了腾讯的眼光。事实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腾讯在投资方面取得的成绩都很难被忽视。也正因为如此,随着腾讯渐进式地切入游戏、社交等主营业务之外的诸多领域,从种子轮到上市公司一路下注,其不免招致这样的质疑——在棋盘上四处落子的腾讯,是否在借投资之名,行垄断之实?
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腾讯集团副总裁李朝晖曾如是总结腾讯投资的思路——“我们只投和腾讯业务相关的。”在他看来,所谓的“无边界”不过是因为互联网在进入全新的领域,而腾讯只是在追随前者的脚步。何况,当越来越多的领域发生融合,已经很难简单地将一家公司归类,判断它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阿里巴巴在被投公司面前的强势风格,腾讯投资以少数股权和不干涉企业决策著称。尽管消费互联网是腾讯难以罢手的一张牌,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腾讯的身份是京东第一大股东,却并不参与日常管理与决策。这艘电商巨轮的舵手始终是刘强东——他拥有公司78.4%的投票权,即使不在台前,依然大权在握,左右着京东航行的方向。
相关主营业务的投资如此,非主营业务亦然。腾讯连续参与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服务商明略科技的三轮融资,在其创始人吴明辉看来,腾讯不仅具备开放的生态模式,更注重被投公司的长远期发展,愿意付出时间等待有潜力的被投企业成长——这也是多数被投公司选择腾讯的原因。
随着那张清单越拉越长,高额、长期、密集且遍布各行各业的股权投资,已然成为腾讯抛出的一张巨网,资本与流量两大杀手锏加持,腾讯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江湖,结盟于当下,更瞄准了未来。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公司不再忙于抢占山头、划分阵营,如何“减重”和“清理购物车”或许才是关键。
尤其是在“互联互通”方案“以安全为底线,分阶段、分步骤”的落实过程中。微信也已开放电商类外链的直接访问功能,用户可以在好友私聊窗口中直接访问外链,并在群聊中逐步试行,大批第三方商家将有机会进入微信生态系统。开放的前提是平等,如果腾讯依然大比例持有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股权,其势必因流量入口开放能否一视同仁受到质疑。基于此,尽管双方现有战略合作协议不变。未来微信九宫格资源如何分配同样要打上一个问号——这并不是京东一家公司需要面对的问题。
江湖再无腾讯系?
腾讯减持京东的投资逻辑,顺从了当前政策导向,更重要的是,它验证了驱动互联网巨头们投资的底层价值观,开始出现深层裂缝。
十年前,腾讯与360的3Q大战落幕,经此一役,腾讯充分认识到了借助投资扩大自身商业版图的重要性。此后十余年,腾讯投资支出与日俱增。京东,就是腾讯在电商蓝海落下的关键一棋。
2014年O2O商业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腾讯为丰富自身微信的应用场景,提升微信支付的竞争力,高调入股京东。京东也成为了“腾讯联邦”拉拢的第一位重要成员。相似的故事此后在互联网界频繁上演,到2017年时,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的“东兴饭局”引人注目,它指的就是刘强东与王兴组建的互联网大佬饭局,后来有人专门算了算,这晚参加这些饭局的大佬身价合计超7000亿,掌舵企业市值4.6万亿。当时,也因为马化腾坐在了饭桌的C位,外界也将东兴局称为了“腾讯局”。
那已经是腾讯联邦的高光时刻,腾讯系企业遍布各个赛道。
此后,对于飞速扩张中的阿里与腾讯这两家企业,外界还曾给出全然不同的合作模式解读。
比如,一直以来,阿里系投资追求最大管理权,以形成体系优势。以往阿里收购的多家公司中,创始人团队出局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导致企业原本的个体特性被逐渐抹除,最终淹没至集权制度下的阿里系。
而腾讯系的投资逻辑更倾向于“联邦制”,它看重的不是企业管控权,而是战略与财务效益。比如,对于收并购的企业,腾讯并不插手企业日常管理,对于京东、美团、拼多多都是如此。
但无论是以上哪种合作模式,在平台反垄断的监管威力下,互联网巨头的生存法则也在发生改变。这同样预示着,国内两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和腾讯的投资生态开始进入繁荣倒计时。
在反垄断背景下,阿里拿到了一张高达182亿的罚单。自2020年蚂蚁集团的IPO在最后时刻被叫停后,被马云反复提及的“阿里巴巴经济体”概念,成为了一个不再被人提的概念。
腾讯放弃持有的京东股票,也被不少人认为,这是腾讯作为非“资本野蛮生长者”角色的表态。
不过,实际上,整个2021年腾讯并未暂停投资动作。根据IT桔子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12月12日,腾讯系在今年一共投资了251家公司,而在总量上,腾讯已经参与的投资事件达到了1324起,涉及1043家公司。
一位接近腾讯投资的人士也表示,与此前投资消费互联网的逻辑不同,腾讯在现阶段,加大了对前沿科技和实体经济数字化的投资。
仅从目前来看,腾讯依然是国内企业中当之无愧的投资之王。但意义和价值却呈现出全然不同的另一面,正如腾讯自己对这种合作的解读——和京东的合作,成为腾讯以少数股权投资,支持创业团队,创造正面价值的典范例证。
但无论如何解读,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即便腾讯投资的步伐没有暂停,但类似于2017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的那张合影或许再也不会出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后,江湖不会再有腾讯系了。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