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AI金融最有优势,中国在线上特别是移动端的基础超过了美国,中国移动支付规模全球第一,中国金融大数据、金融计算能力、金融智能算法,都不输给世界任何国家
第一节 人工智能掀起浪潮
2017年5月27日,谷歌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第三次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已经战胜了人类。
随后,人工智能AlphaStar又在美国时间2019年1月24日,战胜了《星际争霸2》的人类职业高手。不过,比起引发全球关注的围棋“人机大战”,此次人工智能与人类游戏高手的对决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但这场比赛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面对数倍于围棋世界的动作空间和不完美信息博弈的“战争迷雾”,人工智能依然取得了胜利,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将会有更深层次的发展。
在应用层面,人工智能已经在医疗领域得到较多的实践与应用。而更多的人工智能专家预测,人工智能未来的最大突破口会在金融领域。
乌镇的启示
2017年5月,在为期5天的“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中,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与AlphaGo 2.0展开人机大战。三番较量最终以0:3的比分、柯洁无一胜绩收场。第一局,柯洁以四分之一子惜败AlphaGo;第二局,柯洁盘中认输;最后一局,柯洁再度盘中认输,终结了这场轰轰烈烈的人机大战。
在这场人机大战中,超一流棋手的评论令人印象深刻。第一局比赛结束后,中国棋圣聂卫平直言,人类与AlphaGo不在一个量级上。在最后一局的比赛中,聂棋圣竟然说,AlphaGo是二十段,而人类只有九段。
另一位围棋大师常昊九段解说称,2016年与李世石对战的AlphaGo还有点人类的影子,现在的AlphaGo则完全有着自己的招数,人类很难预测。可以这样解释,2016年在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对决中,AlphaGo在云端储存的超过16万个人类棋谱的基础上,又通过与自身的对战完成了3000万个棋谱的对决,最终得到了几千万个模式来对抗人类高手。
这就是为什么在当时的比赛中,一位韩国专家呼吁叫停,AlphaGo是在愚弄人类,几百个棋手对战李世石一人,岂能不胜?
柯洁遭遇的对手更加不同,其时的AlphaGo 2.0已经不需要依靠任何外来数据和人类棋谱,仅凭借自身的不断对弈,就可以发掘各类棋路和变数,在不断的攻守中推导出各类对决的方案和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不接受任何人类围棋经验,只需要知道规则,然后自己跟自己对战,就能从博弈中不断学习和提升。
这或许已经验证了马云所展望的,人工智能不需要学习与模仿人类,而是直接超越人类。AlphaGo正在实现这个目标,这才是AlphaGo 2.0的可怕之处。
AlphaGo 2.0对人类传统思维及围棋经验的彻底颠覆,不仅震惊了传统围棋界,更震惊了全世界各个领域与行业。AlphaGo 2.0让所有人发出的最大感慨是,AlphaGo走出的棋路,传统围棋大师们根本不理解,甚至认为是臭棋。直到落败之后,传统棋手们才回味过来,那招“臭棋”原来是妙棋。也就是说,按照传统围棋的路子已经理解不了AlphaGo的走法了。
此刻,人们最需要深刻思考的是,人工智能已经吹响了走向新时代的号角,接下来还有哪些领域会被攻克?
金融、医疗、教育、法律、制造业、服务业及一切中介化机构、行业,或许很快都将被人工智能攻克。以笔者熟悉的金融行业来说,金融分析师们是否正在瑟瑟发抖?对冲基金用人工智能收割市场已经“磨刀霍霍向猪羊”了。
全球著名的金融企业,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德银、瑞银、花旗及美欧日的保险公司都开始研发甚至已经在使用智能投资顾问了。对冲基金也已经开始布局人工智能领域。比如桥水对冲基金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双西投资公司(Two Sigma)、城堡投资集团(Citadel)、德劭集团(D.E.Shaw Group)等公司都在组建自己的人工智能团队,从知名科技公司挖人,使用投资算法购买和出售股票、债券、货币和其他资产。
人工智能可能会让交易员、基金经理失业,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打败主动投资的最高峰——巴菲特、索罗斯,就像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一样。未来,金融行业或许会是被人工智能攻克的第二个行业。
有投资经理充满危机感地说:在投资领域,人工智能先从辅助决策开始,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学习顶尖投资经理的策略和风格。蓝石资管创始人、董事长朵元表示:“和国际象棋、围棋一样,人工智能可以学习加里·卡斯帕罗夫、李世石的路数。下棋是打谱,投资就是复盘。如果能够复盘上亿次,总结其中的规律,发现自我学习的路径,就可以复巴菲特的盘,复索罗斯的盘,学习他们的投资路数。”
既然在围棋领域,人工智能已经战胜了人类,那么它离炒股、金融投资领域的胜利还会远吗?
无论如何,人类应该提早主动改造和提高自己,应对与适应人工智能的冲击,把握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这或许是乌镇“人机大战”带给全人类最明确的启示。
AI大胜《星际争霸2》职业选手
2019年,美国又传来了AI实验出现重大突破的消息。英国科技公司DeepMind开发的全新AI程序AlphaStar,在美国时间2019年1月24日晚间的《星际争霸2》人机大战直播节目中,轻松战胜了2018 WCS Circuit排名13、神族最强10人之一的MaNa。实际上,AlphaStar以10:1的战绩,全面击溃了人类职业游戏高手。战败的不止MaNa一人,还有另一位高手TLO。
人工智能在《星际争霸2》上的进步速度,远远超过了此前外界的预期。毕竟与下围棋这件事相比,打《星际争霸2》要难得多。
在围棋世界,动作空间只有361种,而《星际争霸2》大约有1026种。
与围棋不同,星际玩家面对的是不完美信息博弈。“战争迷雾”意味着玩家的规划、决策、行动,要一段时间后才能看到结果。
对于人工智能而言,这类游戏比国际象棋、围棋等棋盘类游戏来得更难,不仅因为没有最佳策略,也因为人工智能无法像下棋一样通过观察前面棋子的移动来计算下一步棋,而必须实时做出反应。
面对《星际争霸2》的复杂性,鲜有系统能与职业选手的技术相媲美。
不过,AlphaStar与普通人工智能不太一样,它使用的深度神经网络是通过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和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直接从原始游戏数据当中训练出来的。也就是说,它成长的每一步都是一场完整的比赛。这意味着,AI要学习如何进行长远的布局谋篇。
我这个不懂技术的人隐约感到,AlphaStar与AlphaGo的不同点在于:AlphaGo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利用历史数据计算出应对的棋步;
而AlphaStar不仅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还主要利用深度神经网络,通过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掌握技巧后开始对弈,边战斗边学习边提高,这个就厉害多了。
这是继AlphaGo在围棋界战无不胜之后,人工智能再向游戏与电竞行业进军,标志着人工智能继续大踏步向深度挺进。
与AlphaGo打败中国棋手柯洁后柯洁的感想一样,MaNa在赛后说他从AI身上学到了很多。TLO的说法跟李世石输给AlphaGo后的发言很像,他说:“相信我,和AlphaStar比赛很难。不像在和人打,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他还说,每局比赛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套路。
围棋与游戏是两个需要深度动脑的领域,也正是人工智能的用武之地。在这两个领域成功突破后,人工智能在分析金融市场、判断经济方面的应用还会远吗?
人工智能是未来几年最重要的科技创新领域,也最有可能取得突破。毋庸置疑,它是市场前景最好的行业。
由智能看脸诊病想到AI金融
2019年1月7日,总部位于波士顿的人工智能公司FDNA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通过训练分析数万张真实的患者面部图像,人工智能能够以较高的精度从人脸照片中识别出罕见的遗传综合征。约有8%的世界人口受到遗传综合征的困扰,此类患者往往具有可识别的面部特征。
这是人工智能在医学遗传领域的重大突破。如果通过远程观察脸部图像就可以识别出疾病,那将是人类医疗史上的里程碑,突破之一就是远程跨时空诊断遗传病。这样,在世界各地,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人们也可以享受到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与最高水平的医疗技术。突破时间、空间等物理条件限制是网络、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科技对人类的最大贡献,这种贡献是革命性的。
5G进入人类社会并且大面积地发展推广,给新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每一个人只要手握一部移动智能手机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包括诊断疾病功能在内的高科技应用。
作为一名经济、金融研究者,笔者从AI使用脸部图像诊断遗传疾病的应用可以想象出,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或许更加广阔。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曾预言,人工智能会率先在金融领域取得突破。
人工智能可以进入金融的各个领域,例如替代重复简单、操作性劳动的柜台操作员、大堂经理等。目前,已经有很多银行在营业大厅设置了机器人经理,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
在复杂金融的劳动领域,人工智能使用的空间与潜力更大。目前,高盛集团、摩根大通集团等都开始斥巨资研发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特别是金融分析师、股票分析师等。AI金融分析师在美、欧、日的大型金融机构都已经取得很大进展。高盛集团、摩根大通集团的AI金融分析师对金融市场走势及股票等金融产品价格波动趋势预测的准确率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已经部分跑赢人工分析师。AI分析师取代人工分析师的时代已经越来越近了,证券、投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银行资管等分析师的危机感已经非常强烈了。
AI金融分析师主要是基于大数据,通过智能程序算法历史模型等抓取趋势性数据,从而预测走势。这就牵扯到另外两大问题:一是算法,金融分析模型的制定,即AI算法制定非常关键。算法是金融人工智能的核心,如果算法模型漏洞百出,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AI金融算法是核心,是灵魂。二是算力,即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大数据是基础,是从地下挖出来的矿石,把这堆矿石挖掘出来后,关键在于选矿与冶炼技术的能力与水平。利用不好或者不利用大数据,它就是一堆破铜烂铁。各个企业的算法与算力差异很大,好的算法和强大的算力能够最大限度地从大数据中获取“宝贝”;差的算法和弱小的算力,就算是品位再高的大数据矿藏也无法提炼出“宝贝”。
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研发进展非常快,但是总体仍落后于美国。发展人工智能特别是AI金融,最主要依靠的力量应该是民企民资,特别是有大数据积累的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
国有金融发展AI金融应该与有数据积累的大型互联网巨头合作,特别是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依靠国有金融本身拓展AI金融的大数据积累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中国AI金融发展可谓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前面有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阻击与打压,后面有印度等国家的追赶。中国AI金融发展一刻也不能松懈。
AI的价值突破口在金融业
2019年4月8日,在DeeCamp 2019人工智能训练营启动仪式上,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透露,普华永道2018年的研究显示,AI将在2030年给世界带来100万亿元人民币净增的全球GDP,相当于2018年中国与印度的GDP之和。
这个估计其实很保守。据这个研究,AI要到11年后才能给世界创造15万亿美元的GDP,而美国2018年的GDP总量就突破了20万亿美元,达到20.5万亿美元,11年后AI的贡献仅仅为美国目前GDP的73%?笔者相信远远不止这个数。
AI将改变的是现有几乎所有的领域,这就决定了其创造的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是无限的。AI创造的价值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衡量:一是AI行业企业自身生产的AI产品创造的价值,比如生产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创造的价值等。二是AI产品技术创造的价值,即AI产品工具渗透应用到各个行业、产业所创造出的增加值。比如:AI金融分析师创造的服务价值,给投行创造的利润收益,减少高薪人工分析师的聘任而节省的人力费用;银行AI机器人的使用,企业管理决策机器人的使用,律师、医生AI机器人的应用;等等。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机器人或许可以运用到任何行业,给这些行业带来的价值总和将是非常巨大的。
这其中有一个思路必须明确,那就是工业机器人与AI机器人的区别是前者替代简单劳动,后者替代复杂劳动。在服务业中最高端的金融分析师等,AI都试图去取代。
这也就决定了,未来哪个国家掌握了AI的核心技术,也就从根本上控制了全球发展的制高点。实际上,未来的竞争焦点集中在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技术上,也就是新经济、新科技、新金融的竞争。其中,AI与区块链两大技术将会是焦点中的焦点,这也是中、美等有远见的大国提前布局高科技领域的原因。
国际AI专家纷纷预测,AI在未来的最大突破口应该是在金融领域。近两年来,国际大型金融机构都在斥巨资研发人工智能金融分析师,成效非常显著。2018年年初,日本保险公司就率先在理赔赔付部门使用AI机器人代替人工。美国的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等都在斥巨资研发AI金融分析师,在实验性地投入使用后,据报道分析其精准率接近90%。最引人注目的是,总部在美国的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协会迅速将人工智能列入考试项目。
AI和区块链技术将主导新金融发展的未来,未来服务业创造的价值将在GDP中占比最高,而属于高端服务业的金融业创造的价值或将最大。
同时,AI在金融业的发展或将改变全世界的金融格局。目前,全球金融话语权基本被华尔街掌控,这种掌控手段是传统的。随着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AI金融、区块链金融等新金融的崛起,华尔街的优势不再明显。而中国在新金融包括AI金融上有自己的优势,按照中国的发展势头,在以AI为主的新金融时期,中国会与美国分享话语权,现有的金融格局将会有所改变。
对于中国来说,未来庞大的人工智能GDP,是一个求之不得的新动力。开发和激活这个新动力的切入口是金融。中国与美国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是中国国有金融占比很高,这就决定了发展AI金融离不开国有金融的参与和投入。目前,国有金融在AI技术上还应该继续加快进度。
发展AI金融的真正动力在于民营金融企业特别是大型互联网公司,必须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民营金融企业放在前所未有的位置。可喜的是,中国近几年出现的网商银行、微众银行、蚂蚁金服、百度金融、京东金融、小米金融等金融机构都具有拥抱AI的基因,而且正在如火如荼地从事着研发工作,它们给金融业带来巨变指日可待!
第二节 AI金融时代,中国还能领先吗?
中国在互联网金融及金融科技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全球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全球市场、网络贷款和理财及代销金融理财产品、众筹等一批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的开发应用方面,中国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互联网金融阶段,中国是全球的主导者与发起者,对全球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非常大。
不过,从科技渗透的深度与科技含金量上来分析,互联网金融是浅层次的,其服务的主要是草根金融需求、小商业金融需求等。我们之所以把其称作互联网金融,是因为其主要是将线下金融搬到线上来做,在金融核心信用的获取采集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来获取,这对于金融业来说当然也是具有革命意义与颠覆意义的。
而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的过渡与转换过程中可以看到,欧美日特别是美国才是在做真正的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最重要的三大内涵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而在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方面,美国的最前沿地位是毫无争议的。汲取了互联网金融落后的教训,美国大型互联网巨头们都在斥巨资研究金融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区块链金融。亚马逊已经向金融科技全方位进击,苹果公司、谷歌已经捷足先登,Facebook(脸书)、微软等巨头都在强力推进云业务、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
在中国已经比较“成功”的云业务上,尽管阿里巴巴、华为、腾讯三大公司在国内大众眼中都是巨无霸级的,实际上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中国的云计算服务器在总量上和国外还有很大差距。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一名云计算从业人士透露说,中国人均服务器柜机面积仅为美国的三十分之一,中国所有云服务商服务器加起来还不如亚马逊云服务平台一家多。
而在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上,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就更大了。
互联网是美国的,区块链是俄罗斯的?
区块链是争议最大的新科技项目。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在其《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中说,它是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技术。当然,也有人说它只是噱头和炒作。
金融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中心化、中介化、中间化的。市场经济较计划经济的优势在于配置资源上的高效率。不过,市场经济在运行中由于中心化、中介化机构企业过多,既降低了效率,又增加了成本。这与市场经济的优势背道而驰。
怎么办?依靠市场经济自我革命是靠不住的;依靠政府有形之手,改革成本太高,既得利益阻力重重。一个出路就是依靠技术来倒逼改革,特别是依靠无法阻挡的技术革命来推进改革。移动支付等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颠覆,网约车对传统出租车体制的革命,电商对传统实体店的冲击,共享单车对传统出行模式的革命等,都是技术进步倒逼改革的例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们应该看到,在新技术革命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今天,新技术或许正在形成新的垄断,而市场形成的垄断正在阻碍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因而必须有更新的技术诞生,继续扮演颠覆者、革命者的角色。比如,目前的苹果公司、亚马逊、脸书、微软、谷歌、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公司已经垄断了全球数据,怎么办?区块链技术的诞生或将改变这一现状。
也就是说,谁掌握了区块链技术,谁就将彻底掌控未来最新科技创新的竞争力。这或许就是目前有眼界、有前瞻性的国家争夺区块链技术话语权与标准制定权的原因。
这些国家中就包括俄罗斯。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会议上,俄罗斯代表团的团长格里戈里·马尔沙寇(Grigory Marshalko)发出了让西方惊讶的声音:“等着瞧吧,互联网属于美国,但区块链将属于我们。”
有一点一定要注意,俄罗斯的体制是很独特的,它在政治上有点集权,但经济体制是完全市场化的。例如,俄罗斯汇率是市场化的,卢布是自由兑换的。
俄罗斯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西方国家多年的制裁,并且制裁力度一直在加码。俄罗斯国内经济步履维艰,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尽管如此,其在新经济新科技上的研发能力上还是提高很快。
在比特币与区块链的技术上,2017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以太坊(Ethereum)创始人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短暂会面。以太坊是仅次于比特币的第二大虚拟货币平台。普京将区块链作为俄罗斯“数字经济”项目的核心,俄政府还对打造类似比特币的加密卢布进行过讨论。
俄罗斯民间企业对于加密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也非常踊跃积极。2017年夏天,ISO区块链小组俄罗斯代表团的一位成员马克西姆·舍甫琴科(Maxim Shevchenko)在俄罗斯发表了一番谈话,谈到俄罗斯在ISO的目标。他的发言要点包括:“影响这项技术的可能性”和“在全世界推广俄罗斯的标准和解决方案”。俄罗斯要在区块链技术上争夺话语权,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2017年,俄代表团的另一位成员阿列克谢·尤里维斯基(Alexey Urivskiy)称,ISO的代表应该将俄罗斯的加密算法引入标准中。
俄罗斯力求制定区块链的国际标准,接下来会尽全力来研究。俄罗斯在区块链技术上的发力不可小觑。
新加坡、澳大利亚是两匹黑马
当然,俄罗斯想成为区块链技术的国际标准制定者,这可难度不小。因为在全球区块链标准制定权的竞争中,欧洲国家和亚太国家走在了前列。
欧洲国家中,英国在现阶段区块链创新竞赛中处于突出的领先地位,其诸多创新举措为其他国家在区块链领域的政策制定与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5年11月,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发布了《监管沙盒》[1]指引文件,首次提出监管沙盒的核心意义与具体实施要求,为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企业在监管政策不确定的情况下提供了一个安全创新的环境。FCA至今已完成共三批测试招募,在正式进入测试环境的企业中,区块链方向的超过半数。
2016年1月19日,英国政府发布了《分布式账本技术:超越区块链》白皮书,第一次立足国家层面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给出了研究建议。
新加坡、澳大利亚成为亚太地区的两匹黑马。
尽管日本、韩国及中国在数字代币交易所、挖矿基础设施领域占有全球领先份额,但就政府层面对区块链技术研究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而言,新加坡已成为亚洲国家中的领先开拓者。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于2016年11月发布了《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指引》文件,成为继英国之后第二个落地金融科技企业沙盒监管的国家。
在此之前,新加坡政府还与IBM合作建立了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共同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并出资支持区块链记录系统项目,着力打造为期5年、耗资2.25亿美元的金融科技投资计划。
从2015年起,新加坡金融科技创业即显著加速,英国创业加速器项目Startupbootcamp FinTech和FinLab,以及星展银行、花旗银行、瑞士信贷、大都会人寿、瑞士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在新加坡设立了创新实验室。
澳大利亚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布局方面出手并不算早,但胜在能够一体化统筹政策创新及具体的业务改革,多管齐下,迅速推动各项区块链创新计划落地。
在政策方面,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ASIC)2017年2月发布了《金融科技产品及服务测试》监管指引文件,跻身于全球沙盒实践的第一梯队。而且与英国、新加坡不同,澳大利亚的沙盒不需要公司申请许可,ASIC直接在监管指引文件中发布了监管豁免条款,只要符合特定条件并告知ASIC即可开启测试服务。
在业务改革方面,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于2016年采用区块链技术对其清算和结算系统进行升级,澳大利亚邮政计划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身份识别及选举投票领域。
澳大利亚标准协会则于2017年3月发布了《区块链标准化路线图》,对区块链应用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研究。
美国凭借累积优势稳扎稳打,但已有渐渐失去领导权的趋势。
从监管制度创新及技术标准化引导方面来看,美国政府确实落在了欧洲国家和部分亚洲国家的后面。
美国凭借互联网技术标准制定权的优势,在20世纪发展起IBM、微软等一批全球IT巨头,而这些企业在区块链全球产学研布局中发挥着重要的掌舵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区块链资本向美国聚拢,带动了美国一大批数字代币交易平台等区块链初创企业的崛起。
也许正因为美国科技企业数十年来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创新惯性,美国政府并未在鼓励、引导区块链创新方面花多少心思。然而,随着区块链产业化进程的推进,美国将会在该领域迎头赶上。
如火如荼的国际区块链技术话语权与标准制定权的争夺,能不能唤醒还在沉睡的一些国家呢?
印度正在崛起
印度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可谓吓世界一跳。乘着新经济新科技新金融的东风,依靠改革开放的路径,印度真真切切地崛起了。
巴菲特首次投资南亚就选择了印度,并且打破了几十年坚持的原则,投资了印度Paytm移动支付母公司。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印度通过改革开放吸引全球资本蜂拥进入的大好局面,以及它快速超越新兴市场国家的远大目标和野心。
蓬勃发展的印度移动支付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印度媒体《经济时报》(Economic Times)报道,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证实,它计划入股印度One97 Communications Limited集团(简称“One97公司”),该集团拥有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Paytm。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计划购买One97公司3%~4%的原始股,对应的投资额将在2.854亿~3.567亿美元之间。若这笔投资确定,那将使这家印度公司的估值超过100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此举表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正在越来越多地拥抱新科技。以往几十年,巴菲特都对科技公司敬而远之,理由是“不投自己不了解的行业”。而现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第一大重仓股就是科技巨头苹果公司。
对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资Paytm,国际社会怎么说?彭博社援引普华永道印度分公司合伙人迪尼斯·阿罗拉(Dinesh Arora)的评论:“这是一种模式转变。”目前,在线金融服务在印度金融市场上只占到一两成,但它在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有着巨大的潜力,将把印度人的储蓄、借贷和投资行为统统带入智能手机。
千万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移动支付工具,它依托移动互联网,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衍生出许多新科技新经济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印度新科技新金融的发展,用中国互联网媒体“华尔街见闻”一篇文章的说法是,其植根于三大“沃土”,这三大“沃土”每个都无比重要。
一是印度政府的改革开放是对新科技、新经济、新金融的最强有力支持。众所周知,自2014年现任总理莫迪上台之后,印度政府便开始致力于强力打击腐败、洗钱等行为,如2016年11月8日印度政府突然连夜开展的“废钞运动”。除此之外,莫迪政府还极力推进无现金交易,这使该国移动支付市场迎来黄金时机。
二是中国科技公司与移动互联网及终端的发展对印度起了一定的助推作用。移动支付快速的普及与发展,前提与基础是智能手机终端的快速普及,在这方面中国帮助印度实现了梦想。
小米、OPPO等中国手机制造商在印度市场大举推广平价手机,以及当地移动网络公司激烈竞争带来的低廉通信费用,使印度在移动技术和设备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直接步入了智能手机和4G时代。
印度是全球人口第二大国,但直到2016年,其互联网还处于萌芽状态,多数人还在使用2G网络,移动互联网用户仅1.53亿。
印度互联网和移动协会(IAMAI)表示,到2018年6月,印度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达到4.78亿,两年内增长了312.4%。而印度最新人口数据显示,2018年印度人口总数约为13.53亿,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潜力巨大。移动互联网公司APUS在《印度互联网金融报告》中提到,印度没有经历PC(个人电脑)时代,而是直接进入移动端的互联网时代,这种跨越式的发展为印度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当然,移动支付的发展反过来又将促进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国的华为、小米、OPPO等要抓住机会,因为印度是一个至少还有5亿部智能手机需求的市场。
三是印度政府的开放政策吸引全球资本蜂拥而至。近些年来,全球资本大规模涌入印度,多家印度初创公司得到大量海外资金的支持。据初创企业投资分析平台Tracxn统计,2017年印度初创公司共获得898笔投资,累计融资额为102亿美元。2018年,印度初创公司的融资总额已远超2017年。软银集团的董事长孙正义非常看好印度的初创市场,他在2019年发起了一只规模巨大的亚洲投资基金,其中一半预计将投向印度市场。
印度的秘诀在于拥抱新经济、新科技、新金融,对此,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实质性变革。巴菲特的眼光都瞄向了印度,足以看出印度的潜力。
国际化的移动支付需要AI赋能
移动支付国际化做得最好的是中国两大移动支付巨头——支付宝和微信。特别是在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国家,支付宝钱包基本覆盖了这些国家。笔者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机场办理退税时,白皮肤、蓝眼睛、高鼻梁的美女服务员竟然主动提醒我使用支付宝,这样时间短、退款快,令我感到既欣慰又惊奇。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支付宝和微信移动支付已经走向全球。
全球普及移动支付市场潜力很大。中国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具有先天优势。除了欧洲以外,在亚洲或大洋洲的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地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基本都是“长驱直入”。
非洲和南美洲都是有待开发的市场,移动支付的国际市场空间非常大。有报道说南美洲已经破局起步。2018年10月,腾讯曾宣布向巴西Nubank投资9000万美元,这家公司也成为南美洲首家独角兽,而蚂蚁金服也在同一月份宣布向巴西金融科技企业StoneCo的IPO交易投资1亿美元。
蚂蚁金服的国际投资主管肯尼·曼(Kenny Man)就曾表示,南美洲将是未来5年蚂蚁金服展开全球合作的重点市场之一。
进入2019年后,腾讯又有了新动作。4月下旬,阿根廷移动支付创业企业Uala宣布获得腾讯入股。据彭博社报道,高盛、亿万富翁索罗斯和史蒂夫·科恩(Steve Cohen)此前都对该公司进行了投资。
Uala主要为阿根廷的用户提供预付万事达卡、账单支付、地铁卡充值和数字支付等服务。从2017年10月到2018年12月,Uala已经发行了50多万张预付卡。可以看出Uala主要还是在传统支付领域深耕,在前沿和最具潜力的移动支付领域亟待拓展和赋能。
南美洲最大的问题是尚未从债务陷阱中走出来,特别是巴西和阿根廷国内经济停滞,通货膨胀,货币非常不稳定,这给支付领域带来很大的困境。但从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南美洲发展潜力巨大,移动智能支付前景广阔。
中国两大移动支付工具要想在国际市场深耕,必须由AI赋能,这是必由之路。一方面线下支付走向比扫二维码更加方便的刷脸支付,需要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介入,技术核心在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精确性。另一方面,指纹支付的唯一性决定了指纹支付也可以像刷脸一样,撇开手机扫码。这背后都需要AI技术的支撑。
同时,移动支付、线下刷脸支付及指纹支付的安全性需要AI的赋能和守护。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把控住支付过程的安全端口,确保发生风险后能及时追回赔付,这一点非常重要。AI看似给网络支付赋能,但本质是给移动支付工具增信,以赢得更多客户。
当然,如果把移动智能支付作为一个金融生态入口的话,那么人工智能就更有用武之地了!
AI金融发展离不开资本渗透
AI金融正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强有力的资本支持。作为最具创新力的AI金融,背后依靠的力量是什么呢?
从企业类别来说,民营企业最有动力开发AI金融业务。这是所有创新类金融的共同特点。最有创新性的是民企、民间资本,因为民企民间资本在完全竞争的市场里打拼,危机感最强,因此会把创新当作核心竞争力,以创新来求生存、求发展。2019年第一季度,更多的金融科技巨额融资保持私有。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第一季度的投资融资亮点出现在支付领域。支付巨头之间的并购交易创下纪录,例如:美国支付处理商Fiserv在1月份以410亿美元收购了负债累累的竞争对手First Data,前者为银行和非银行发行机构提供基于银行卡的解决方案。富达国民信息服务公司(FIS)在3月份以430亿美元收购了英国电子支付服务商Worldpay。
从地区分布看,在2019年第一季度,欧洲、美国是人工智能金融融资的主力军。2019年第一季度,欧洲的融资规模增加至17亿美元,成功超过亚洲(8.75亿美元);美国以170笔共33亿美元的规模继续领跑;整个亚洲的融资笔数仅为127笔。
此外,2019年第一季度,印度的金融科技风投融资额达到了2.86亿美元,略高于中国,居于亚洲第一。中国的融资规模则降至1.9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9%。
笔者此前多次预言,如果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认识不够,那么这个国家的新金融发展就会停滞。事实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原本最具活力、最有潜力、最有基础的中国金融科技可能退居亚洲后列。
美国坐上智能金融头把交椅没有悬念,这与笔者此前的预测毫发不差。欧洲后来居上,紧随美国AI金融发展步伐也基本是定数。在亚洲,印度坐上人工智能金融头把交椅是大概率事件。这些国家或地区一旦占领AI金融制高点,将在未来新金融领域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应该在AI金融“战争”中保持危机感。中国发展AI金融最有优势,中国在线上特别是移动端的基础超过了美国,中国移动支付规模全球第一,中国金融大数据、金融计算能力、金融智能算法,都不输给世界任何国家。不过,由于中国监管尺度趋严,整体融资规模出现大幅下降。2019年第一季度,亚洲的金融科技公司融资额下降至8.75亿美元,是近5个季度以来首次跌破10亿美元,较2018年第四季度下降了67%,融资笔数由49笔降至29笔。
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金融科技公司共发生445笔融资,共63亿美元,其中有13轮是过亿元的融资,这些轮次的融资额总计为23.6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第一季度的交易量较上一个季度增长了4%,然而总融资金额却下降了13%,其中中国的融资额下降是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