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要在科创板和港股同时上市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市场上一片沸腾,据说蚂蚁金服办公大楼里都热闹的炸锅了,因为里面的人可能都会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不乏亿万富翁
其实蚂蚁集团股票港股中签时间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蚂蚁集团股票港股中签时间查询,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蚂蚁集团股票港股中签时间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 为什么说蚂蚁集团的发行价太高了,上市后很可能会是秒破呢?
- 蚂蚁集团成功上市之后,会出现多少个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
- 如何看待蚂蚁集团公告将于2020年11月6日启动退款程序,投资者认购的股份也于当日注销?
- 蚂蚁集团由科技公司变成金融公司,对它有什么影响?那腾讯呢?
为什么说蚂蚁集团的发行价太高了,上市后很可能会是秒破呢?
蚂蚁这次胃口确实有点大,想吃掉大象有心又有胆,但是临近消化道了,却没有那个力气了,最终被撑破肚皮,被大象踩住了。
蚂蚁集团实际上就是一个借贷公司性质,但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他的旗下最火的产品是支付宝的花呗和借呗,想比每个人都不陌生,成为了绝大多数人支付现金的一部分。
蚂蚁集团的雅号叫“蚂蚁金服”,上市板块叫科创板,贵名叫蚂蚁科技,从发行股票几个因子数据就够吓人的,股票代码688688,股价68.8,股票中签也是688,68,8,恐怕一般凡间单位也很做到这些神奇,巧合的数字吧。
以上这些神奇还不算,重点是蚂蚁要想变成大象,首先要让自己胖起来,那就是用了360亿资金撬动了18000亿的杠杆,一下子变成了虚胖,可想而知,这样的股票上市,又会有多少的血被抽走。
最后说一下“钞破”,蚂蚁金服在准备上市过程中就一再改价,有的已经经过溢价、炒价,远大于市盈率,既然是这样抽血,那么在上市2万多亿的体量遭遇套利,破发,投机炒作,对整个市场造成的冲击无法估量。
因此,蚂蚁金服这次被监管部门及时按下暂停键,是十分英明的。
蚂蚁集团成功上市之后,会出现多少个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
蚂蚁金服要在科创板和港股同时上市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市场上一片沸腾,据说蚂蚁金服办公大楼里都热闹的炸锅了,因为里面的人可能都会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不乏亿万富翁。
现在大家都很好奇,如果蚂蚁金服成功上市,会造就多少百万富翁呢?
根据市场估值,目前蚂蚁金服市值大约为2000亿美元,上市之后,作为科技金融的领头羊,蚂蚁金服的市值肯定不止这些,如果按短期最高增长一倍计算将达到4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2.8万亿。
当然,股票的估值并不能全部变现,也总会有一些股票不会在市场流通,比如马云持有8.8%的股份,按2万亿市值计算,他持有的股份价值1760亿,但是由于他的股份限售,并不能参与市场流通,即便将来解禁之后,也不可能全部套现。
同样的道理,蚂蚁金服上市后,阿里员工虽然持股较多,但是他们的股票都有限售期,从市值上算将创造很多百万、千万乃至亿万富翁,但是他们并不能立刻得到等值现金,更何况他们还要希望用股份来分红,解禁后全部卖出的可能性也不大。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打新能够有幸中签,每签能够赚个几万元钱就很不错了,这和百万富翁只说相差甚远,如果你没有中签,而是从二级市场买入,只能靠股价波动赚钱,短期内想通过蚂蚁金服赚100万,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蚂蚁金服上市,对持有蚂蚁金服股份的人来说,或许算是一个不错的消息,毕竟自己的资产可能因此升值,即便不能立即套现,还可以通过质押或抵押获得流动性,这样看的话,可能会产生几千个百万以上的富翁。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或许有人能靠打新股赚几万元的外快,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能眼看着股市的资金被这个庞大的“抽水机”吸过去,对投资者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不要说增加百万富翁了,很可能会有人因此变成“负翁”。
如何看待蚂蚁集团公告将于2020年11月6日启动退款程序,投资者认购的股份也于当日注销?
关于如何看待蚂蚁金服的暂停上市和启动申购退款和股份注销,我的观点已于刚刚不久专门撰稿发布于头条。这里再就这个不多见的案例说些看法和思考。
一是蚂蚁的IPO程序是需要重新审视的。注册制,不是不要规则,不是不要程序。
二是蚂蚁爬哪棵是需要重新审视的。该不该在科创板IPO,值得商榷。蚂蚁算不上科技公司,形式上算是创新公司,而它的所谓创新,充其量只是中介或掮客。这一行业百年前就有了。
三是蚂蚁的发行价需要重新审视。代理发行商将其发行价定于68.8元本身,就不是依照市场规律所定,而是依据又顺又发的非经济理念所定。这不是作者的臆断。
四是因果报应使然。因为蚂蚁不想当蚂蚁而想当大象了,故而,其反常现象虽秘犹宣。从快通关,到高定价,到速上市。从蚂蚁员工喜形于色,到之江楼盘一夜大涨。然而,迎来的却是空欢喜一场。俗话说得好,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监管层不全是酒囊饭袋,叫停发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出来混,总之要还的。蚂蚁也不例外!
蚂蚁集团由科技公司变成金融公司,对它有什么影响?那腾讯呢?
一、科技公司的估值远高于金融行业。上百倍估值的互联网公司多的是,改成金融公司,意味着它的估值可能从两万亿变成两千亿。投资者损失惨重,尤其是中晚期投资者。这些人会不会饶了马云,不好说。
二、金融机构普遍有各种准备金制度,比如银行有存款准备金。这笔钱是什么呢?这么说吧,你银行要吸收一个亿的存款,必须有两千万放在央行,能放贷的只有八千万(不考虑各种杠杆的放大效应),这两千万是应急的,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比如挤兑时无力兑付,伤害储户利益。这意味着资金成本大幅度增加。
三、科技公司意味着蚂蚁金服支付宝现在从事放贷却不承担金融风险。它现在的模式是,我提供信贷和消费资料,然后出一点担保金,大概2%,然后银行拿着我的信贷资料去向客户放贷。换句话说,你从支付宝拿到的商业贷款、花呗、借呗,98%的钱都是银行出的,但支付宝要分50%的利润。
也就是说,现在它只要付100亿,就能放5000亿贷款,按年利率18%计算,它一年能收回900亿利息,50%就是年利润450亿,450%的利润率。贩毒利润比这差远了。
但如果转成金融机构,它要放5000亿贷款,在银行它得存入1000亿准备金。利润率一下变成40%,差太远了。
一方面估值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利润急剧下降,同时准备金会占用大量资金,投资者压力也会大增。
这个差别可不是一般的大。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