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买卖案例?港股买卖案例分析

为什么港股的价格低投资者持有港股通股票超过一定比例是否需要披露请问香港股市的摩根震荡是什么港股许多股票的股价非常便宜,为什么却没有人买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港股买卖案例,以及港股买卖案例分析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港股许多股票的股价非常便宜,为什么却没有人买?
  2. 为什么港股的价格低
  3. 投资者持有港股通股票超过一定比例是否需要披露
  4. 请问香港股市的摩根震荡是什么

港股许多股票的股价非常便宜,为什么却没有人买?

港股之所以股价都非常低,是因为三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投资理念不一样,再一个是因为流动性不同,最后一个原因是大量存在的老千股。

首先说一下投资理念问题,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了,有些公司同时在香港和a股上市,但是两地的股价差别很大,甚至达到几倍。这是因为香港是一个国际市场,相对来说,投资理念更多的与国际接轨,他们衡量企业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分红。香港的大蓝筹股都是高分红的代表,例如汇丰银行,长江实业,新世界,香港电灯等等,相比之下a股市场所谓的蓝筹其分红真是不值一提,在香港市场上股息率超过10%的真是比比皆是。正是这种高股息率高分红的大批股票的存在,使得香港市场投资者有非常成熟稳定的投资心态,进而形成独特的追捧蓝筹抛弃概念股的理念。

还有一个小细节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内地的电视剧里,炒股发家当富豪的很多,可是在港剧里更多的是炒股破产欠债,家庭妇女背着老公炒股亏钱或者单位里某人偷偷炒股巨亏都是很常见的桥段,其实这也是香港本地人真实对股市看法的写照。

接下来我们说说流动性问题,香港股市的市值与深圳、上海市场的市值差别不是很大,但是换手率却差别巨大。通常日子里,香港市场每天的成交量大约400亿到600亿港元,而现在深圳或者上海市场经常成交超过2000亿元,成交高的日子达到4000亿,顶峰时甚至达到一万亿以上。就是说基本上是香港的5倍甚至10倍,极端时达到20多倍。流动性溢价对股价的高低影响特别大,例如西部超导在新三板的时候由于没有流动性,股价停留在5到6元一股,当实现科创板上市后,同样一家公司,股价一度达到70元,核心原因就是流动性溢价导致。而在香港的类似公司,却很容易出现一天成交不足100万港元的情形,大机构根本无心关注,股价自然起不来了。

最后说说老千股的问题,这是香港市场的独特现象,别人炒股都是炒高了卖给散户,他们却是往下炒。这种股票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股价很低,而且明显低于净资产。具体玩法是这样的,首先通过低股价吸引散户上钩,比方净资产3元,股价只有2元,散户觉得便宜,会大量入货。此时大股东开始疯狂卖出,于是股价一路下跌,散户会觉得便宜继续入货。当股价跌到很低,比方5毛钱一股,大股东宣布1毛钱一股的价格大比例配股,散户面临两个选择,如果不配股,自己股份被稀释,而且会因为除权直接损失更大一笔;如果配股,一是要再投入一大笔资金,二是会继续被收割。配股完成以后,股价此时已经到了3毛。对于大股东来说,相当于2块钱卖出了股票,1毛钱配股买回来了。而对于散户来说,自己2块买的股票变成了3毛。接下来大股东会宣布缩股,就是几股合成一股,假设此时10合1,你会发现,股价回到3元,大股东还是大股东,数量没变,钱变多了,散户手里股票数量只有之前的十分之一,钱也没有了。我一个朋友的母亲,就是被这种骗局在几年内把30多万投进去的钱,搞成只剩几百块。一个轮回完成以后,大股东又开始新一轮的钓鱼。

结论:香港股市绝对不能用股价高低来衡量股票是否值得买,破净更是一个超级大的陷阱,包括很多大蓝筹其实长年都是股价低于净资产的

为什么港股的价格低

对比以欧美股市为代表的成熟股票市场和以A股、韩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港股的历史估值水平均偏低。

我们采用最通用的动态市盈率来进行比较,恒指PE在过去5年内徘徊在9至11倍之间。2011至2014年,恒指PE均值为10.2倍;而与之相对应,其他股票市场同时期PE均值都在12.6倍以上,其中,标普500指数的PE均值为15.6倍;亚太地区另一金融中心日本市场的PE均值则高达21.2倍。A股市场虽然在2011年至2014年间PE均值仅比恒生指数高出24.2%,但经历了今年上半年的一轮大涨之后,虽然在7月后出现较大波动,但截至9月23日A股市盈率仍为15.53倍,约为当日恒生指数PE值的1.6倍。

2、低估值原因一:港股投资者以海外机构为主

港股估值低的首要原因是以海外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

香港是亚太地区主要的金融中心,港股市场也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作为高度开放的资本市场也作为全球资产配置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港股的核心参与者主要为来自海外的、以全球配置为目的的机构投资者。

从参与者类别来看,港股现货市场2011至2014年,按成交金额划分40%以上均来自海外投资者,而其中机构投资者为主要力量。在本地机构、本地个人、外地机构、外地个人四个主要投资者类别中,外地机构投资者始终是成交金额占比最大的类别。

从外地投资者来源地看,在现货市场的投资者中,来源于美国和英国的投资金额之和占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在2011-2012年度,美国投资者占比约32%,英国投资者占比则约为25%,两者合计则达到了57%。随后美国投资者略有下降,英国投资者比例逐步上升。两者在2013-2014年度的金额占比均超过了25%,是外地投资者中的主要力量。来自于美国、欧洲、新加坡及澳大利亚地区等成熟市场的资金长期占据了现货市场投资总额的约80%,总体来看,港股最核心投资资金来自以欧美市场为主的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

3、低估值原因二:本地投机资金另有去向

港股估值低的第二个原因是进入正股市场的投机资金较少。

一方面,香港股市对投机资金的吸引力较低。港股历史投机氛围较浓,但是在经历了数次大小股灾以及老千股事件,普通股民对于港股投机忌惮较深,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港股正股市场的投机氛围。

老千股作为港股的一大特色,充分利用了港股的再融资便利。典型案例是大股东利用信息不对称,释放虚假利好等消息,吸引炒家大量购入经批股、供股增发的股份后,再通过二级市场操控,以进行圈钱套利。这一过程中小股东的权益被大幅摊薄,老千股的存在使得港股对投机资金的吸引力受限。

另一方面,香港发达的衍生品市场也分流了投机资金。

香港金融市场上的衍生品产品交易额仅次于股本股份,为市场上交易额第二大的产品类型,2010年至2014年衍生权证交易额均值达21593万亿港币。而作为香港特色衍生品的牛熊证,2010至2014年年平均交易额为14680万亿港币;牛熊证类似于期权,能追踪相关资产的表现而毋须支付购入实际资产的全数金额。衍生权证和牛熊证在2014年合计交易额约为33000万亿港币,资金量巨大,分流了大量的投机资金。

就参加衍生品交易的交易者类型看,交易所参与者本身参与的交易占据了半数以上。而在非交易所参与者交易中,香港本地个人投资者参与衍生品交易的比例仅低于境外机构投资者。从2011至2014年间,本地个人投资者参与衍生品交易的比例约为本地机构的2.5倍,相较前文提及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现货市场,代表投机力量的本地个人投资者成为衍生品市场的主角。

从2012-2013年衍生品交易的交易动机来看,以投机为主要动机的纯交易维持在40%以上。细分品种来看,投机性更强的小型恒指期货、小型H股指期货以及小型恒指期权和小型H股指期权纯交易比例均在50%以上,而常规产品如恒指期货、期权及H股指期货、期权纯交易比例也都在30%以上,均显示出港股衍生品较强的投机特性。发达的衍生品市场有效地分流了投机资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正股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导致港股市场估值偏低。

4、低估值原因三:再融资便利造成存量资金分流

港股估值低的第三个原因是再融资便利。

香港发达的金融体系和便利的再融资制度,分流了港股存量资金。我们对比了香港与内地上交所的再融资规制,主要差异如表6所示,相较于内地,在香港获取再融资更为快捷方便,所需的时间花费、材料准备等均更少,香港的再融资相比内地更加灵活便捷。

对比港股与A股两地市场近年再融资规模占市值比例,2009年-2015年9月A股市场再融资规模占总市值均值为1.39%,而港股该均值则高达4.50%,比例超A股3倍有余。在2014年再融资高峰期,港股全年再融资比例接近7%,远超A股相应的1.6%的再融资比例。较高的再融资比例使得市场中的存量资金再度分流,进一步限制流动性,使得港股市场整体估值偏低。

投资者持有港股通股票超过一定比例是否需要披露

是的。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证券及期货条例》规定,首次持有上市法团5%或以上任何类别带有投票权的股份(香港上市法团可发行不带有投票权的股份)的个人及法团(该主体被界定为上市法团的大股东)必须披露相关信息:

1.在该上市法团持有的带投票权的股份的权益及淡仓(即空头头寸)

2.所持有上市法团的股本衍生工具,包括大股东持有、沽出或发行的股本衍生工具,以及大股东行使、转让或不行使该衍生工具之下的权利,该权利可能导致股份会被交付予持有人或由持有人交付他人

3.下列有关大股东权益及淡仓的变动:(1)持股量的百分率数字上升或下降,导致大股东的权益跨越某个处于5%以上的百分率整数(例如,大股东的权益由6.8%增至7.1%,即跨越7%时需披露其权益变动)(2)大股东持有需申报的权益,而该股份权益的性质有所改变(例如,行使期权)(3)大股东持有需申报的权益,以及在披露期间持有或不再持有超过1%的淡仓(例如,大股东已持有某上市法团6.8%的股份权益,并持有1.9%的淡仓)(4)大股东持有须申报的权益,而淡仓的百分率数字上升或下降,导致大股东的淡仓跨越了某个处于1%以上的百分率整数(例如,大股东已持有某上市法团6.8%的权益,而淡仓由1.9%增至2.1%)具体申报的时间为,大股东在知悉上述事件的当日起的3个营业日内。在购买股份时,大股东通常应在订立有关购买股份的合约后3个营业日内送交通知存档;售卖股份后,大股东通常需要在结算日(即有关股份交付予买方当日)后3个营业日内送交通知存档。但是,《证券及期货条例》并未禁止该大股东在该3日内买卖有关上市发行人的股份。以上只能扼要地说明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的相关规定,并无法详尽表述所有情形,因此,个别案例须视情形而定。

请问香港股市的摩根震荡是什么

1993年至1994年间香港股市的"摩根震荡"1993年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带动国际基金疯狂涌入香港,给香港股市带来了巨幅震荡。也促进了香港证券市场的国际化。1993年时由于中英谈判出现僵局,政治形势对香港股市十分不利。但香港股市的表现却出人意料。1993年整个大市"牛气"冲大,恒生指数从年初的5437.8反复上行,1993年2月15日突破6000点达6049.44,1993年12月24日时已突破了11000点达11039.84点。"牛气"一直持续到1994年年初,1994年1月3日恒生指数突破12000到达12086.49,1994年1月4日香港股市上升至当时的历史高点12559。此后,香港股市出现了转变,不断下滑,1994年1月4日之最高点,跌幅达36.8%。如此大的震荡幅度,在香港股市历史上是不多见的,究其原因,是美资摩根斯坦利为首的国际基金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1993年1994年国际基金在香港证券市场翻云覆雨,使得恒生指数发生了令人目瞪口呆的洗礼,被国际投资界称为"摩根震荡"。以摩根斯坦利为首的国际基金在1993至1994年间的活动对香港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往以下几个方面:l.投资者国际化的程度向更高的阶段发展。摩根斯坦利作了港股的伯乐,港股一经品评,身价便不同凡响,吸引国际基金纷纷涌人香港,外资对港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而使香港在为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不过细读案例的话香港媒体也起到了相当的推波助澜作用,诱使中小投资者纷纷入场)2.港股进人了24小时交易。自摩根斯坦利在美发行AMEX港股30指数认购认股证起,港股进人了24小时交易。香港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基础得到了扩大,港股的流动性和知名度大大提高。3.摩根斯坦利给香港本地投资者上了一堂现代投资艺术课。摩根斯坦利等国际基金登陆香港,向香港本地股民展示了现代投资技巧,特别是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艺术,在使香港本地投资者遭受惨重损失之余,也加速了他们的成熟的进程。

关于港股买卖案例,港股买卖案例分析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港股买卖案例?港股买卖案例分析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