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航空发动机?美股航空发动机股票

制造先进喷气航空发动机的关键在于材料、加工工艺及设计制造,波音、空客在航发材料上应该没有问题,自己不行也可以直接采购本国内的产品,关键在于加工工艺和设计制造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美股航空发动机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美股航空发动机股票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航空发动机是怎样发展的?
  2. 苏-35战斗机的发动机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3. 为什么我们战斗机发动机可以自己造,民航发动机却不能?
  4. 波音和空客技术那么牛,他们可以制造航空发动机吗?

航空发动机是怎样发展的?

我前阵子经常看到,当我国某某飞机与国外合作遇到阻力,特别航空发动机受制于别国时。很多网友都会责凝我们自己的航空发动机,甚至责问这些飞机项目不可以自力更生等等。

首先我们应该理性认识区分,飞机制造是个系统工程,而航空发动机更是该系统工程的心脏工程,它涉及到设計学,材械动力学等等复杂的综合性学科的研究无数次试验应用测试。要取得长期探索(甚至跨代人出成果),也就是人才储备的连续性。因为我们航发研制还是以仿制消化与自主研发相结合,这样湾道追赶可以节少时间。另外网友们对自主研发航空发机要有个正确的思维去评论,勿以诋毁的词语来评击咱们自己的航发产业,相心通过数年的艰苦努力,中国航发一定会取得骄人的业绩!

苏-35战斗机的发动机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与美国航发相比差距较大,但却是让我国口水流到脚面的好东西。

苏35的发动机是AL-41-1S(117S),在俄罗斯“产品30”发动机成熟前,也是苏57的过渡动力选择,目前是俄罗斯性能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

网络上有种声音认为我国从俄罗斯引进24架苏35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获得117S发动机技术,由此衍生出诸如“俄罗斯将出售给中国的苏35发动机关键部位全部焊死”的谣言。不过实事求是的说,117S作为俄罗斯目前最好的航发,确实有很多值得我国航发口学习的地方。

117S发动机由著名的AL-31F发动机改进而来,主要的改进方向有3点:

1、通过增大风扇直径、使用更先进的特种材料等方式提高了推力性能,117S的最大加力推力14.5吨(有种观点认为14.5的最大推力为应急状态推力,正常最大推力为14吨),较AL-31F的12.5吨提高了2吨。推力的提升使得因加强机体结构而大幅增重的苏35在机动性能方面不仅与苏27相比没有下降,而且还有所提高。

2、117S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装备了矢量喷管,具备矢量推力性能,而且117S具备FADEC功能,与飞控系统相联,使得苏35实现了飞-火-推一体的矢量推力性能,造就了苏35超强的机动能力。

苏35综合机动能力仅次于F22,117S功不可没。

另外容笔者说一句,很多军迷朋友认为苏35的117S发动机使用的是可360度选装的3元矢量喷管,其实这是一个误会。

117S的矢量喷管只能沿上图红线所示的倾斜轨迹偏转,仍然属于二元矢量喷管范围,与我国歼10B-TVC验证机上使用的可以360度旋转的3元矢量喷管不是一回事。

3、提高了寿命和可靠性指标。寿命较低可靠性较差一直是苏/俄制航发的缺陷,苏27SK配套的AL-31F总寿命才900小时,首翻期仅300小时。117S大幅提高了这个指标,据称总寿命达到4000小时(也有观点认为是2000小时),首翻期为1000小时,有了脱胎换骨的提高。

综合来看,117S是一款性能先进的航发,也支撑苏35具备了超强的机动能力。但是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对比美国的航空发动机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比如同样具备矢量推力性能的F119发动机,也就是F22使用的发动机。

与F119相比,117S无论在推力指标、推重比和寿命几个方面比较,全面处于下风。

首先,从推力指标来看,最大军推是10.7吨VS8.8吨(F119在前,下同),最大加力推力是15.8吨VS14.5吨;

其次,从推重比指标来比较时10.8VS7.7,差距非常大。

F119逆天的性能再加上F22复杂的气动设计和先进的飞控,使得F22是机动性能最强的战斗机,超过苏35。关于F22与苏35机动性能谁强的问题,很多毛机党不服,他们把苏35的各种超机动奉为圭臬,其实只要从网上多搜搜,F22做的超机动能力一样不少,而在1.5马赫以上区间,F22的机动性能甩苏35几条长安街。

最后在寿命、可维护性和可靠性方面,F119的优势更大。F119的总寿命是8000小时,是117S的两倍,矢量喷管与发动机同寿,而117S的喷管寿命在1000小时上下,也就是说在发动机寿命期内要数次更换喷管。

当然,117S虽然与美国的航发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在我们眼里,还是一个能让口水流到脚面的神奇。目前我国量产的最先进航发是涡扇10B发动机,虽然在推力指标上已经达到117S的水平,但是仍然不具备使用的矢量推力能力,限制了战机的机动能力。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量产型的歼20选择了与117S系出同门的99M1发动机,不但推力小了1吨(14.5吨VS13.5吨),而且没有矢量推力功能,限制了歼20的综合机动性能的提升。歼20机动性能的进一步提高还是耐心等涡扇15吧。

为什么我们战斗机发动机可以自己造,民航发动机却不能?

军用和民用的区别是,军用不计成本,只要推力足够就可以,民用要考虑到经济效益,从发动机方面去说,不管是汽车的还是飞机的,或者说是火箭的,我们的发动机技术只能排到第三当左右的位置,这个是不是让人很无语呢,现实却是这还算是比较好看的数据了,我们现在主力飞机使用的发动机基本上都是前苏联的技术,而且还有不少直接购买俄罗斯的,这是军事上面的发动机。

我们再来说说汽车发动机,现在我们国内的汽车发动机其实水平真的不咋地,不要看现在国产车发展的还不错,但是从核心去看大量的购买了国外产品回来组装,是我们不会制造发动机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在材料上面不过关,不只是在民用的上面,就算是军用的也一样,痛点就是在材料上面,而材料技术恰好是基础无理化学的一部分,只有强大的化学物理基础才能做出好材料。

言归正传军用航空发动机,我们自己研发了几十年,进步是有的,技术基本上来自苏联,现在的飞机轮船发动机技术基本上都是从乌克兰获取的,只是进行一些现代化技术的修改测试,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发动机材料上不过关,导致发动机寿命短稳定性不高以及推力偏小等等,解决发动机技术问题,必须要解决材料问题。

油耗大小跟发动机的推力有一定的关系,民航客机发动机的难度并不比军用的差,民航在推力上的要求虽然没有军用运输机那么高,但是其实也差不了多少,而且在节省油耗增加航程上面,民航客机发动机的要求远超军用飞机,研制起来的难度一点都不比军用的低,也就是说如果军用的研发成功了,做一些修改以后,其实也可以当做民航客机发动机使用。

并不是说什么没有市场需求,这些其实都是自欺欺人而已,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搞不出好的稳定性高的出来,毕竟民用的是拉人的,每天都是无数条人命在上面,发动机的安全和稳定性不是军用的能比的,看看国产客机的进展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核心技术零配件都是购买国外的,这就是说明了问题,不是不想国产化,而是技术上面的原因短时间根本满足不了,军用的突破了在军用的基础上在来研发舒适性更高的民用产品就不是什么难事了,现在还需要努力一些,脚踏实地的埋头苦干,少吹牛皮多干事实,科技没有捷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所谓的弯道超车其实就是自欺欺人。

波音和空客技术那么牛,他们可以制造航空发动机吗?

首先谢谢邀请!

其实这个问题,就跟为什么我们不造芯片差不多,就是我们不是不能造芯片,而是我们现阶段造不出来先进的芯片,落后的产品造出来根本就没有竞争力,自然也就没有市场。

波音与与空客其实很像“苹果”,就很多“产品”都是各零部件供应商提供零件,最后在一起组装,不一样的是“苹果”很多零部件比如“芯片”是自己设计的,但不是自己生产,而是交给台积电代工。图注:我们为波音制造的垂尾。

波音、空客也是一样,很多零部件都是由别人代工的,比如波音目前最先进的“波音787”就是由9个国家,12家公司参与生产的,我们的沈飞、西飞也有波音的零部件加工项目,而飞机发动机更是直接采用其他厂商的产品,比如美国“GE”通用电气、“普惠”普拉特.惠特尼、“罗罗”罗尔斯.罗伊斯的产品。图注:目前全世界主要的几家航空发动机制造/提供厂商。

那为什么波音和空客不自己生产飞机发动机呢?

“天真”个人看法不是它们造不了,而是造出来没有竞争力!就像我们芯片一样,不是造不了,而是造出来没有市场竞争力!还不如直接采用三大航发厂商的产品,就像各大电脑厂商都采用“英特尔”的芯片一样。

而为什么像波音、空客这样的航空巨头生产出来的“航空发动机”都没有市场竞争力呢?

首先二战那种老式的“活塞”发动机我们不谈,我们现在只谈现在先进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制造先进喷气航空发动机的关键在于材料、加工工艺及设计制造,波音、空客在航发材料上应该没有问题,自己不行也可以直接采购本国内的产品,关键在于加工工艺和设计制造。

我们都知道航发的原理很简单,以涡扇发动机为例:就是风扇、低压压气机(高涵道比涡扇特有)、高压压气机、燃烧室、驱动压气机的高压涡轮、驱动风扇的低压涡轮和排气系统等组成。

但是原理简单,工程化很困难,尤其是大推力先进航发的加工制造极其困难,目前先进航发多达数万个零部件,每个零部件的加工工艺要求都不近相同,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给你个先进航发在没有操作手册的时候,连如何拆解都困难。图注:目前最先进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波音777X应用的“GE9X”

对于那些有先进航发制造经验的企业来说,一个航发数万个零部件,比如A、B、C、D、E、F、G……它们知道如何加工、如何装配,可是对没有先进航发制造经验的企业来说,不要说如何加工、如何装配了,甚至连哪个是A哪个是B都不知道,这就需要一步步从头摸索,按我们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技术累积”。

其次,每个航发的零部件都是有“公差”的,就每个零部件加工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大小差别,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那这个差别是多少?没制造过航发的企业不知道,最后装配在一起的总差别又是多少,还是不知道。

这就对以后航发的可靠性提出了难题,航发不是汽车发动机,汽车发动机出问题的时候,汽车大不了停在路边不开就是了,而用航发的飞机不行,飞机飞到一半航发出问题了,那飞机也就完了,以前我们歼10用三姨夫的时候,大多数事故都是“三姨夫”出问题,为这事我们没少和毛子扯皮!

所以航发需要进行漫长而又严格的各种测试,而正如前文所说,先进航发有多达数万个零件,同时航发的使用环境又极其严酷,涡轮叶片工作环境是在上千度的高温下,保持每分钟数万转的稳定运行,每秒钟的进气流量都是按“公斤”计算的,这么严酷的工作环境与这么多的零件想要确保不出问题是极其、极其困难的。

就拿我们来说,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仿制英国的“贝斯”发动机,按理说对航发是有一定设计制造经验的,可是等到研制WS10这种第三代大推力小涵道比航空发动机的时候就遇到了难题,设计出来了也造出来了,但就是可靠性不行,尤其是“喘振”的问题,来回的折腾。

而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一个是设计的问题,一个就是加工工艺的问题(跟材料屁关系都没有,具体原因可能涉密就不谈了)图注:WS10以前迟迟出不来,根本就不是材料的问题,而是设计跟工艺的问题。

而这种难题不是单靠工业规模和工业加工能力就可以轻易改变的,就拿我们隔壁的鬼子来说,工业加工能力不可谓不强吧?

可是自己费劲巴力造了个5吨推力的“小推”就能乐的屁颠屁颠的。图注:鬼子“心神”上用的“XF5-1”一个5吨的小推,曾让鬼子兴奋了好几年。

这个关键还是“技术累积”的问题,只有自己有丰富的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经验,才能知道用那些设计来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用那些技术加工工艺才能提高航发的性能和可靠性。

所以在“天真”看来,如果波音与空客想造航空发动机的话,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来看应该没有问题,无非就是投资建厂而已,我们过去80年代都能造航发,作为现在国际“军工巨头”的波音、空客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如何能造出“先进的航发”、如何能造出“先进可靠的航发”,这就不单纯是看工业制造或者工业规模的问题了,而是技术积累的问题,而相关经验欠缺的波音、空客想制造先进大推力航发都非常困难,确切的说不止是波音、空客,任何其他工业制造企业想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就造好大推力航发,根本不可能!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发动机 航发 问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美股航空发动机?美股航空发动机股票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