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的货币(孙权铸造的钱币)

一、三国时期的货币金融体系1、首先是魏国。三国的钱,要数魏国的最"仁义"了。魏文帝曹丕下令,恢复汉五铢钱的使用。但是仅仅过了一年,就因谷价猛涨,客观上造成货币严重贬值,最后涨得五铢钱基本不能用了。曹丕

一、三国时期的货币金融体系

1、首先是魏国。三国的钱,要数魏国的最"仁义"了。魏文帝曹丕下令,恢复汉五铢钱的使用。但是仅仅过了一年,就因谷价猛涨,客观上造成货币严重贬值,最后涨得五铢钱基本不能用了。曹丕没办法,只得下令废掉五铢钱,让老百姓以谷子和纺织品为货币。

2、但是如今以老百姓自产的东西作为货币本位,问题就出来了。问天下,谁不贪财惜财?所以,人们纷纷往稻谷里掺水,把纺织品织薄,一有机会就制造不足值的货币。法不责众,最后魏文帝只好召集群臣讨论,决定重铸五铢钱。此后,曹魏就一直使用五铢钱,老老实实,没有起过铸大钱、将五铢钱变相贬值的念头。三国里曹魏的货币状况也是最稳定.

3、再看看刘备的蜀汉。刘备收买赵子龙的人心,但对老百姓他不大在乎。他在攻取巴蜀的时候,军用不足,就开始打老百姓腰包的主意,铸造了"直百五铢",一钱顶一百钱。这一家伙就把军用凑足了。

4、在刘备统治地区所铸的钱中,有一种钱很有历史意义,就是"犍为五铢"。这种"犍为五铢",也是一当百的"大钱",而且逐渐减重,越铸越轻。铸大钱,实际上就是将正在流通的那些货币贬值。

5、可是他在铸钱时,还是感到原料严重不足,于是就下令把民间的铜床架子也都毁了,统统拿来铸钱,老百姓可是越变越穷了。

6、最后看看孙权的东吴吧。东吴就更厉害了,孙权铸的钱,叫"大泉五百",一钱顶五百钱!当时铸钱也是铜不够用,孙权就命令民间献铜,酌量付给报酬。后来越搞越厉害,又出了"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老百姓满手都是大钱,找零都没法找。

7、再说,好好的五铢钱,却换成这些"冤大头"回来,东吴的百姓坚决抵制。孙权还算明智,见此情况,下诏不再铸大钱。但政府有时候也会装聋作哑,实际上有很多大钱并没有被收回。给出的理是,小钱不值钱以后,用起来太不方便了。经过黄巾、董卓之乱,处处经济凋敝,五铢钱随之狂贬,百姓去买一点东西,要背上一麻袋钱。哎!

8、什么叫好的货币制度?就是钱的成色足,形制统一,不要老变。蜀五两国改变的初衷除了想搜刮点民财外,可能也真的有想方便流通的一面,但却严重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在这里看来,还属魏国的最"仁义"了。

二、东吴货币A是什么

东吴货币A是指东吴五铢,是东吴政权铸造的货币之一,也是东吴政权最早铸造的货币。东吴五铢铸造于三国时期,主要流通于东吴政权的疆域内。东吴五铢与魏的五铢、蜀的五铢合称为三国五铢,是三国时期流通量最大的货币之一。东吴五铢的形制与秦半两、汉五铢相似,都是圆形方孔,正面铸有“五铢”二字,背面铸有“大泉五十”四字。东吴五铢的重量一般在3.5克左右,直径一般在2.5厘米左右。东吴五铢的面值相当于五十枚大钱,是当时最常用的货币之一。

三、东吴的货币政策

1、要说起东吴的货币政策可谓一团糟,而东吴的市场中也充斥着假币。嘉禾五年,孙权设置“大泉五百”,规定一枚东吴货币顶五铢钱五百枚,同时孙权下诏设置防假币部门。这一步简直比刘备还狠,孙权的所作所为,直接就是掠夺民间财富。众所周知东吴处于“豪族衬托君主”的形态,豪强借此机会大量铸造假币。

2、孙权当尝到大泉五百的甜头后,为了进一步掠夺百姓财富,在赤乌元年发行“大泉当千”,规定一枚钱值一千枚东汉五铢钱。很遗憾,在我们后世出土的钱币中,很多大泉当千的背面都没有文字,很多钱币大小都不相同。考古学家认为,出土的较小的“大泉当千”很可能是假币。

3、赤乌九年,孙权的货币政策彻底宣布破产,于是下诏收回部分大泉系列货币并铸为器物,做了一个赔本买卖。这场失败的货币政策让东吴经济呈断崖式下降,再加上“南鲁党争”,东吴的黑暗时刻将要到来。

4、有意思的是,在晋元帝过江后,采用了市场上当年未被孙家收回的旧钱。当然,因为充斥着假币,所以晋元帝时期有自己一套估值孙氏旧钱的标准。如果穿越回东晋初期,也许我们还会在大街小巷上看到孙权在赤乌年间和嘉禾年间铸造的货币

四、三国时期用的是什么货币什么样子的铜钱

三国货币: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不同的货币流通形势。

三国时期所流行的货币,被称为太平百钱。太平百钱,是指钱上面的文字是“太平百钱”,也有“太平金百”、“太平百金”。

关于太平百钱,有人认为是西晋时期赵廞据蜀建元“太平”时所铸。又有认为是吴孙亮的“太平”年号钱(公元256年——公元258年)。

曹魏地处中原,人众物博,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币制亦较稳定。初期以谷帛为币,后仅用了七个月五铢钱即废止,继而又恢复流通五铢钱,形同汉制,钱体较汉五铢稍小,显著的特点是外郭压五又压铢。

孙吴地处江南,物产较丰富,人民亦较富裕,但孙权实行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几个品种。到头来是官民交困,财政极度亏空,国基不稳,最后走向灭亡。

到了三国鼎立以后,由于是三个不同的政权,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货币流通,各自发行新的铜钱也都未能广泛通行,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不同的货币流通形势,只好正式以布帛谷栗等实物为主要货币。

魏国——曹魏地处中原,人众物博,商品经济相对发达。但三国中魏国的情况最混乱。可以说,曹魏的军事和整体国力虽然最强大,但是,他的经济建设,市场交易,货币政策,确实最失败的。曹操时期是“五铢钱”,后废除。文帝时期试过恢复五铢钱,但是不到一年就失败了。五铢钱再次被罢。曹魏开始用谷物和锦帛作为交易的货币。

五铢钱推行失败后,并没有发行大额货币来掠取百姓的财富。曹魏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倒退回了物物交换的原始商业经济状态下,持续了几十年。

以物易物的手段虽然原始,但是确实是保护百姓资产的最有利的方法。而事实上,在战乱年代,老百姓也更愿意接受以物易物,而不是使用货币。

曹魏一直无法摆脱实物交易的经济模式,少数几次的货币改革尝试都以失败收场,这可能与其国土内缺乏大规模的铜矿矿山作为基础有关。

吴国——东吴地处江南,物产较丰富,人民亦较富裕,但孙权实行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几个品种。到头来是官民交困,财政极度亏空,国基不稳,最后走向灭亡。

东吴所处地的经济状况一直都非常繁荣,孙权执政时期,民间富庶程度甚至超过了政府。公元236年,作为执政者的孙权便强制流通了“大泉五百”,即一枚新货币值五百枚五铢钱。

据《通典食货志》记载,孙权所铸的大泉五百,直径约3厘米,重约7.8克,而随后,孙权觉得这种货币面值还是太小,在公元238年,相继发行了大泉一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货币,据《通典》记载,大泉一千直径约3.2厘米,重约10.4克。即实际上只等于3.2个五铢钱的大泉一千,被强制实行兑换1000个五铢钱。

公元246年,孙权府库充盈,钱财丰厚。百姓却抵挡不住这样的剥削,无以存活,暴动不断,孙权终于在一片反对声中,取消了通行11年的大泉货币系列。至此,再没有出现新的货币政策。现在发掘的东吴文武大臣的古墓中,有大量蜀汉“直百钱”本国货币反而不太多。

蜀国——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这是刘禹锡敬仰刘备,写的《蜀先主庙》诗句。

蜀汉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东汉末年遭受的战乱也较中原为轻。相对来说,蜀汉的货币最稳定。蜀汉有两种货币,一种是“直百钱”,一种是“传形五铢钱”。

“直百钱”是当初刘备入蜀前,和将士约定,入蜀后所有库钱分文不取。所以一入蜀府库就被将士抢光了。刘巴建议刘备造“直百钱”来充实府库。

而“传形五铢钱”则是为了弥补“直百钱”的缺点而制造的。“直百钱”说白了,其实就是政府亏空的情况下,为了把财政赤字转嫁到百姓身上而发行的一种大额货币。虽然让刘备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是长久发行,肯定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蜀汉两种货币并行,是三国当中货币政策最成功的一个国家。除此之外,蜀汉还有第三货币“蜀锦”。诸葛亮有说过: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左思《蜀都赋》中提到“技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所以蜀锦能远销吴、魏二国,诸葛亮亦认为蜀锦为支持国家的重要物资。

因为在魏吴两国,货币政策比较失败,谷物和锦帛反而成了最硬的通货。蜀汉出产的锦帛天下闻名。所以成了很好的外汇储备。为诸葛亮在经济困难时期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三国货币: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不同的货币流通形势。三国时期战争频繁人口稀少,留存下来可见的文物相比其他朝代来说是少的可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吴国的货币(孙权铸造的钱币)文档下载: PDF DOC TXT